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个影响投资结果的公式:股价×持仓量=每股收益×估值×股票数量。
除了合适的对象以及恰当的时机,最后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投资的力度问题。设想一下,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对象和一个低风险低收益的对象,哪一个能带来更好的回报?
假设100万元的资金,对于高收益但也高风险的时象,因为考虑到其实现收益还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因此必然影响到分配给它的资金量。所以100万元可能只敢买20万元。这样,假设1年后它就实现了60%的高收益率,其绝时回报额大约为12万元。而低收益率的时象,虽然看起来潜在的收益弹性较小,但是由于其经营的稳固性确定性极强,出现意外负面因素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可以分配更多的资金,所以我们决定分配80万元给这个股票。假设其未来1年只提供了15%的收益,这时其绝对收益额也是12万元。
这里有几个问题可以再扩展开来考虑一下。首先,所谓的高收益和低收益预期,不是一种事实而只是一种主观的评估。在评估中,对某些因素也许过度乐观或者悲观,所以这一结果未必是准确的。但我们知道1年60%的极高收益率在市场常态情况下很难实现,属于一个高难度的、往往是必须多个条件共振才能达到的结果。而低收益率往往是把实现的环境充分往负面考虑的结果。然而,真实世界里考90分总是要比60分难得多。
如果上述案例中出现一些小小的偏差,比如高收益率预期的对象收益率只有50%(依然是个很好的结果了),而低收益率超预期一些达到18%,毕竟,从一个极高的收益率预期出现向下的一点误差或者从一个较低的预期出现向上的一点误差都是很常见的。这样一来,结果就变为了10万元和14.4万元。收益率差距达到了44%!
此外,如果将时间拉长,那么红利再投资的影响也不容小看。一个低估值、低收益率预期的企业,如果具有较高的分红收益率,那么将每年这笔分红再次投资买入,多年后将累积到可观的股票数量。这样就能在总投资收益率上更降低了业绩和估值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压低了整体的投资风险。
图1不同时期企业投资的回报率
上述情况是就单笔投资而言,那么站在整体仓位的角度看,情况怎样?在上例中,高风险高收益对象只买了2成仓,余下8成的仓位。如果在一种可选余地很多、俗话说“遍地黄金”的情况下,余下的仓位可能带来更多收益的可能,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但如果是在一种可挑选的余地并不多的环境下,过多的现金未必有利。在自我情绪控制不当的情况下,这些现金反而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草率的出击导致频繁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配置了8成仓位的低风险低收益率的局面更加有利。因为如果市场环境走好,那么手中的持仓也可以带来回报,甚至是一些惊喜。而一旦市场走坏,其低风险性的特征也可能使得其相对跌幅较小,那么当市场真正到达一个遍地黄金的时候,可以将低弹性的企业的股票调出而买入更多的高弹性特征企业(这种企业在同样的负面环境中的跌幅往往远远超过低弹性对象)的股票。这样一旦市场转暖,其回报率将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