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逻辑支点的建立要与投资的周期相匹配。这笔投资到底应该投资多长的时间?是该见好就收还是终生持有?这恐怕不能凭感性来决定。而必须思考投资的逻辑支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如下图:
图1匹配的投资周期
在我看来,一笔3—5年的投资必须基于对这个企业某项决定性业务(或产品)的发展认识,因为重大业务及产品从酝酿、试点到大规模推广大体需要一个这样的时间段,市场从供需失衡到逐步均衡也大体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内可实现。
对一笔5-10年的投资则除了产品业务层面的认识之外还必须判断出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在竞争的各个主要经营节点上都具有鹤立鸡群的、相互呼应和可持续的能力,并且不存在重大的短板。因为这个时间周期内仅靠单个产品一直景气是很难的(即使这个行业本身还是朝气蓬勃的,但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竞争均衡导致原来的明星产品或业务已经趋于平庸),最重要的是企业具有持续地推出重磅业务和开拓空间的系统性能力。
而巴菲特意义上的“终身持有”性质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投资,则必须是对特定生意特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良好结合。因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符合经济发展大势和规律的生意能够长期存续,更只有特定的优质生意模式能穿越多个景气轮回。一些企业即使曾经再优秀但往往在景气轮回中容易受到致命打击,又或者行业的竞争中有太多难以预期的变量,以及一旦失败就归零等特性。对这种特征的企业进行超长期的持有要非常谨慎。
所以,如果一笔投资的逻辑支点仅仅是基于看好某个业务和产品的发展,却声称要“持有10年”,恐怕就草率了,相反,如果确实发现了难得的高价值生意,也不应因某个业务暂时的困难而放弃之前更大局面的判断。
认识到这些,也许我们才既能学会更严肃和有层次地制订投资计划,又不至于过于草率、机械和盲目地理解长期投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