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克服认识偏差和决策链过程中信息扭曲的根本方法可能在于两点:
第一,搞清楚并且强化自己的能力圈,坚持待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
第二,建立起一套有效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体系,对生意、企业、投资建立起框架性的思维方法。
前者能够让我们避免在陌生的地方犯重大且不必要的错误,后者可以帮助我们从纷繁的信息海洋中找出最关键、最有价值的线索。能力圈的概念已经广为人知,但对于企业价值分析框架和方法论的讨论似乎还很少。“事实”和“信息”无论多么精细或者专业,其根本上都属于企业基本面的范畴,但仅仅对企业的基本面进行大量地收集远远谈不上企业价值分析。价值分析必须首先明白价值是怎样创造和毁灭的,然后才去有目的地搜寻和组织相关信息。就像精确制导炸弹,不在于多而在于准。普通的基本面分析,却只不过是广泛撒网并捞起来一大堆的信息碎片。
图1对企业信息的收集和解读
按照一定的方法将这些基本面资源进行分门别类,使得其能更好地展现企业的价值特征和整体的价值轮廓,才是有意义的分析工作。投资的专业性就体现在,投资者是否掌握了这种对大量信息进行有序组织、构造合理的思维框架。
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支有几万人但缺乏有效组织的军队,虽然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地要做点儿什么,从微观来看也确实在做一些事(比如烧饭、磨刀),但从宏观来看这无异于乌合之众。互相之间没有角色分工、没有有效配合,每个人都像无头苍蝇,特别急需的岗位可能无人坚守,而不太重要的地方挤满了人,相互之间不但无法形成合力甚至连谁说了算都不一定,每个问题都吵吵闹闹却难以决定。而另一边,也许只有几千人,但在这个明确的分工体系内,他们仍配合双契,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手口道如何发挥出1+1>2的集团作用,甚至有着熟练的指挥方法。试问,前者虽人多势众,又如何是后者的对手呢?
对于一个缺乏有效训练的人而言,突然接触到海量的信息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件好事。企业的分析不是不需要细节,而是需要找到根本之后再去填充细节。就像总要先有树干再长树叶,树干就是“企业价值分析框一架”,而树叶才是“各种信息和细节”,我们的“判断”是要基于整个树木的情况,而不能基于树叶,更不能只因为一两片树叶变色了就下结论一。虽然,这几片树叶的变色本身确实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实。。
从我接触到的一些优秀投资者而言,我发现他们并非对所投资企业的方方面面都事无巨细的了解,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这个企业经营的要害和未来是否值得投资的关键点非常清晰。总之,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碎片层面,很可能被误导或者一叶障目,而导致进一步的判断失误。有关企业价值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思路的问题,正是下一部分将要展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