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始,一场伟大博弈的开始。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为祁斌的译著《伟大的博弈》作序时有感而发:“当我们在关键战略机遇期考虑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道路时,借鉴他山之石,吸取成熟市场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尚主席落笔之时是2004年11月,他一定不会想到,在3年不到的时间中,中国和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之间会发生如此多而又如此微妙的转折。
2007年2月27日是中国春节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沪深股市分别暴跌8.84%和9.29%,全球股市纷纷跟进,但是中国股市第一次在全球发挥影响力却并不能让人信服,包括索罗斯在内的评论家们更愿意把中国股市的暴跌看成是全球股市暴跌的导火索,而认为决定性的因素来自日元套期交易的集中变现,不过当这种情景在“4.19"暴跌中再一次上演的时候,我们再也听不到评论家们的怀疑之声了。
2007年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汇恐怕莫过于“流动性过剩”,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继续增长的可能性有增无减。外资看好中国人民币升值的潜力,更看好中国的投资机会,QFII增加到300亿美元并不能满足美国人的胃口。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并不是我们身在其中的人能够认识的,德国之声电台的记者撰文称,过去法兰克福的投资者晚上很辛苦,因为纽交所闭市的时间正好是德国时间晚上10点多,法兰克福股市跟着美股走,他们就睡不好觉,而现在不一样,只要在早上8点醒来就可以了,因为法兰克福时间早8点正是上交所下午闭市的时间。德国记者的说法有点夸张,但是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流动性过剩、钱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钱多意味着中国必然成为次级债暴风骤雨洗礼中美国金融机构的拯救者。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在2007年成立,而在成立之前的黑石投资则成为交学费的代价,至今已经有50亿元的亏损,但是谁又能说黑石的投资不是中国资本参股美国金融机构的敲门砖呢?中信证券10亿美元和贝尔斯登相互持股,中国外汇投资公司50亿美元参股摩根士丹利。虽然不能肯定中国资金抄到了落难美国公司的底,至少由此突破了中美两国金融的双边开放,招商银行的分行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登陆了美国的国土。联想到当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遭到的阻击,我们不能不感叹物换星移的神奇。参加第三次中美经济对话的美国官员普遍有一种感觉,他们的对手和两年前判若两人。因为中国官员不但会说“不”,还会提出要求,开始要求美国人干这干那。
2007年的中美关系上下半年截然不同,上半年是美国人为中国制造找碴儿,下半年则是中国资金为美国银行救急。以德报怨是中国人的美德。如果说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确立了负责任的地区大国的形象,那么在10年后的美国次级债危机中,谁又能说这不会构成中国资本强国萌芽的契机呢?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民理财或者说全民投资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30年民间财富的巨大积累必须通过资本增值的形态表现出来分不开,也和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消除了人民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不确定性分不开,更和存款负利率刺激了人们的投资意愿分不开。是投资就有博弈,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之间,本土资本和外来资本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波澜壮阔的场面会在我们面前不断展开。
200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说了句话:“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句话既可为我们这个投资时代背书,也可以视做一个资本大国崛起的集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