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经年,目前可谓临门一脚。去年以来监管屡屡提及利率并轨,如果目前存在的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能够消除,央行调控的利率定为一个市场利率,则利率市场化大功告成。
然而目前看来,利率并轨的工作短期可能已经搁浅。
5月18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时表示,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处于适度水平,在维护老百姓利益和保持银行竞争力之间取得了平衡,适合中国国情。
他称,在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贷款利率实际上已经放开,但仍可进一步探索改革思路,如研究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等,同时要继续深入研究贷款利率走势,以及存量贷款合同切换的问题,坚持在有利于老百姓、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前提下推进改革。从以上易纲的表态来看,首先可以肯定利率并轨的问题短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至少监管层认识到利率并轨的难度很大,未来改革的思路仍然在利率双轨制的基础之上,对于存贷款利率进行局部改革,比如不再公布贷款基准利率、存量贷款合同切换等问题。
中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比如贷款利率基本市场化,市场利率体系已经建成,目前最关键的是存款利率上不能市场化,而存款利率才是利率市场化的最核心的要素,这个指标反映的是政府管理金融对于民众存款的一个回报,是政府给予货币的时间价值,这是利率体系的根本。
如果存款利率市场化,事实上就是政府真正让市场决定资金价格,这才是市场经济的最核心要素,但是要实现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却不能一蹴而就,存款利率反映了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管理金融的方式以及市场发育成熟的程度。
2013年央行就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2015年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但是为了稳妥推进改革,监管部门推动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依然只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维持浮动,虽然目前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已经完全放开,但是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上浮比例一般在50%左右,上浮后存款利率仍低于同期限的银行理财、货币基金等市场化产品,商业银行吸收传统存款难度日益增大。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并存,市场利率高于存贷款利率,形成两个价格之间的套利。比如目前我国隔夜shibor已经降至平均2.3-2.5%左右水平,但是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利率依然维持在4%左右,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利率也在4%以上。
2016年末至2017年随着货币利率和债券利率抬升,银行3个月的同业存单利率最高达到5.3%,但是贷款利率变化并不明显,商业银行息差被进一步压缩,甚至部分商业银行出表寻求高收益率产品,推动非标产品快速扩张,衍生出金融空转和监管套利,影子银行过度繁荣。
同时利率的两轨并存导致存款搬家,商业银行负债短期化、同业化,息差缩窄,影子银行盛行,银行资产表外化。比如中小银行由于吸储困难,只能大量发行同业存单或者大额存单,这导致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高企,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存款,就不能创造货币信贷,不能支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扩大负债,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提高存款利率。
从银行存款增速来看,由2013年4月的16.2%逐步下行2019年3月的8.7%,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速基本为零,甚至个别月份是下降的。
今年以来大额存单利率就在上涨,3月份20万元起购的大额存单各期限利率均较基准上浮50%以上,且达到了2018年3月份以来最高值,其中3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均值达到了4.161%。城商行、农商行各期限大额存单利率的平均值最高,各期限利率均较基准上浮53%以上,部分城商行的个人大额存单产品利率甚至较基准上浮55%。国有银行的年化收益率一般不足4%,股份制银行在4.18%上下,农商行较高,多在4.26%以上。
不仅仅是大额存单利率上涨,定期存款利率也在上涨,定期存款利率也开始回升,其中3年期涨幅最高。今年3月份,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均值均比2月份有所上涨。其中,2年期、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涨幅度均超过1个基点,涨幅最高的是3年期利率,较2月份上涨了2.26个基点。从定期存款利率较基准上浮幅度来看,1年期较基准上浮最高,为32.81%,2年期和3年期上浮幅度均在30%以下。
今年存款利率的上涨,尽管原因很复杂,但是利率并轨的传闻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去年以来政府文件和央行领导关于利率并轨的表态非常密集,市场预期存款利率必然上涨以靠近市场利率。
这显然与目前降低融资成本的政策大环境相违背,这也许是此次易纲表态维持存贷款利率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