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市场的分析基础
股神的师傅缘何破产
关于理论和方法,这个世界并没有太多不传的秘籍,只不过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就从当今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说起。在股市中,最被人们崇拜的也许就是“股神”巴菲特了,价值投资者纷纷以他为师。但是,巴菲特的师傅又是谁呢?
他为选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选股与赌博这门伪科学毫无差别。”沃伦•巴菲特在这句话中的“他”,指的就是巴菲特的老师、证券分析的开创者,被称为“价值投资宗师”的本杰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是犹太人的后裔,对于金钱有着高超的智慧与冷静的头脑。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大学毕业,在华尔街从最基层的统计员工作起步。那时华尔街股市投机成风,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由1921年的63.9点一路飙升到1929年的最高381.17点,整个华尔街富翁云集。此间,格雷厄姆采用稳健的选股方法,强调挖掘股票背后公司的内在价值,寻找和选择那些便宜得几乎没有风险的公司的股票,使得自己成为一家拥有250万美元资本的合伙企业老板。但1929年10月股市崩盘,连他这样精明的投资人也被卷入这场劫难。尽管非常小心谨慎,在1930年只损失了20%,但格雷厄姆以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又贷款来投资,没想到大盘继续单边下跌。1932年最低跌破42点,他的账户跌掉了70%多,濒临破产。
格雷厄姆在1934年完成的《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这部被称为华尔街“圣经“的名著中,感叹“在过去的5年里,金融市场中最不同寻常的特点就是被纯粹的心理因素控制”。但他初衷未改,依然倡导自己先前的证券投资原则——当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投资,并且相信市场趋势会回升。并且号召广大投资者反对投机所带来的罪恶,主张投资者们的注意力不要放在市场行情上,而要把股票看作企业的股份,它的价值始终应和整个企业的价值相呼应。可见,格雷厄姆的投资理论实质上就是注重企业基本面的价值分析理论。
但是,市场人士似乎并没有积极响应格雷厄姆的号召。道琼斯工业指数到1942年,还在100点上下震荡。直到1954年,大萧条发生25年之后,才回到380点。1956年,格雷厄姆解散了投资公司,宣布彻底退出华尔街。又过了20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74年12月到过580点的低位,整个70年代都在800点左右徘徊,涨幅不够抵消通胀,价值投资长期未能奏效。
一代宗师投资失败的事实证明,再充分的价值分析也只能规避非系统风险,在系统风险降临时却不堪一击。类似的故事在此后的若干次股市大震荡中不断重演,无数执着的投资者在投机风气甚浓的市场中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