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胆要大;大涨,胆要小
“反应过度”是证券市场的一项特色,不论因“利多”而涨,或因“利空”而跌,总归涨会涨过头,跌也会跌过头。大涨或大跌,更是“反应过度”的典型表现,常常发生在所谓“大利多”或“大利空”出现之时。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发生,当属可以理解。因为“利多”或“利空”本身的"力道”有多强,根本无从衡量,而投资大众对这种“利多”或“利空”的反应程度和所采取行动大小,也各不相同,同样无从量度。
但不论大涨或大跌,均可肯定其“物极必反”,涨过头时,必然回跌;跌过头时,必然回涨。既不会涨无止境,也不会跌无止境。
因此,投资人一旦面对超乎常理,明显涨过了头的“大涨”,或是跌过了头的"大跌”,心态必须有所调整。大涨,应要眼小;大跌,反而应该胆大。否则,大涨,赚不了;大跌,则赔得惨。
大跌,胆要大
通常“大跌”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因突发性“利空”包括空穴来风,或補风捉影的谣言所引发的股价“急跌”;一
是因政治、经济环境转变或某种特殊“利空”所引发的较长期股价下跌。
先说第一种情况,突发性“利空”或谣言所引发的开盘重挫或盘中、盘尾“急跌”投资人首先要做到“保持镇定”之后则进行冷静、理性的分析与研判,再采取对策,方不致因过度惊慌或为无稽谣言所惑,而作出错误的决定,特别是“盘中或盘尾急跌”,多系谣言作用。当然,如果做中、长期投资,更不应过分在乎此种一时性的股价起落。
再探讨第二种情况,即由政治、经济环境转变或某种特殊“利空”,如国际股市长时间陷于低迷、挫跌等,所引发之较长时间下跌,或股市转入“空头市场”,投资人如发现下列状况,不仅用不着再杀跌,还要勇于买进。这些状况包括:
①各项技术指标如RSI等均显示严重超卖、超跌。
②大部分股票之股价与“市盈率”均已达到合理“投资价位”,值得买进作为长期投资。
③政治、经济环境并未如预期之恶化或继续恶化,且在明显改善。
④成交量(股数)值(金额)日趋萎缩且近见底,缩无可缩。
⑤市场人心涣散,各个营业部门可罗雀。分析师与投资顾问普发悲观论调,劝人保持观望。
⑥绩优股股价已趋稳定,法人机构开始进场。
大涨,胆要小
“大涨”的情况,也可分为两种,一是突发性大涨,二是持续性大涨。
突发性大涨,一般来得快也去得快,有若昙花一现,投资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追高买进,则被套牢的机率自然很高,所以需要分外小心。
至于持续性大涨,通常总归具有相当不错的“利多”支持,不管是出于“基本面”的,如整体经济繁荣,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成长,获利大增,或是出于“资金面”的,如市场游资充斥,逐利热钱大量涌进股市等等,到头来,亦必因涨幅过大,股价架空,卖压涌现而告大幅回挫。
根据经验,突发性大涨,多半发生在下列状况之下:
(1)股市长时间处于低迷,人气逐渐涣散,“有心人士”为了本身利益,采取重点拉抬某些具有指标作用之个股或某类股,或低价基金,以带动整个大盘,促使股市恢复活跃。
(2)因某项“利多”消息,经前述“有心人士”大肆渲染而形成一股“抢进”热潮。但到头来,却是“虎头蛇尾”。
当投资人面对前述突发性大涨,尤其需要保持镇定,在未弄清楚真实情况之前,切忌贸然抢进。事实上,股市这种“一日行情”的演出,可谓屡见不鲜,特别是平时喜好“短线”进出的朋友,往往就“栽”在这种节骨眼上。
股市之持续性大涨,大体出现在下列诸种状况下:
①“基本面”或“资金面”确实表现强劲。
②市场人气兴旺,普遍洋溢着乐观气氛。传播媒体亦倾向一面倒——报喜不报忧,或刻意淡化不利消息。
③各项技术指标纷纷显示超买、超涨,但分析师则刻意以“指标钝化”作为“合理化”解释。
④融资余额有增无减,迭创新高。
⑤个股股价普遍架空,“市盈率”偏离"合理投资价位”,但分析师会以“高股价时代”来临作为“解释”。
⑥市场主力做手大肆活跃,炒作消息不绝于耳。
⑦当局有关主管部门开始以种种方式表示“关切”此时银行动态最值得注意,例如宜布采取紧缩货币措施。
⑧成交量(股败)与值(金额)一再创新,所谓“矢量、天价”之类的名词,普通为媒体所采用。
不怕跌、不抢涨
一般人投入股市,最大的心理障碍奠过于“越跌,越怕;越少,越抢。”也就是所谓“追涨,杀跌如果这项心理障碍不能加以克服,要想在股市中获利,确非易事。
投资人此一心态的形成,基本上源于人类的“避险本能”。股市的情况就是这样,当某些被看作“指标股"的个股,在盘中不支倒地,立刻可以引发投资人一阵莫名其妙的追杀,而使大盘下挫;同样,如果这类“指标股”有所表现,买盘也会蜂拥而入,使得大盘快速扬升,这时候,一般投资人很少会问:这些“指标股”何以会跌、会涨?自己是否应该跟着盲目卖出或买进?这阵跌风或涨风,究竞为了什么?事实真相又如何?不用说,什么经济景气、不录气、基本面、技术面……等等,全给抛诸脑后。
特别是当大盘或个股连涨几天,或连跌几天,投资人更会丧失理性疯狂地“追涨、杀跌”,冲动地买进不该买的股票,卖出不该卖的股票,根本不会想想,这些股票是否超出“合理投资价位",或“市盈率”合理与否等等。
更令人遗憾的是,那些自命为“专家”或“名嘴”的投资顾问与证券分析师,他们在这种节骨眼,不仅不能表现理性,对投资人产生安定作用,反而煽风点火,火上加油,助长市场涨势或跌势。当大揉连挫,也会撤出一套什么“波浪理论”认为股价还会“继续向下探底”之类,吓得投资人个个失魂落魄,有如“末日”来临。当股价脱序飙涨之时,这些人怂恿投资人加码买进,使得股市“气泡”越胀越大,到头来,“气泡”哪有不破之理?当股价连番重挫,市场人气涣散,这些人却教人"逢高卖出”,试问,人人“逢高卖出'股价如何止跌回升?
其实,就一般投资人而言,投资股票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基于理性判断,你认为股价“合理”(即具有“投资价值”)就买,股价“不合理”(即不值得投资或继续持有)则只卖不买,别的哪用得着费脑筋,何必管它什么指数不指数,“理论”不“理论”。至于股价是否合理,可参考那些代表“投资报酬率"的数据。当然,经济景气与个股产业或行业前景等等基本面变化,也当引为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