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开始发布,是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都纳入计算的综合指数,反映沪市股价变动的整体情况。
上证指数的理论算法是:先计算当日每个股票的总市值(价格乘以总股本),汇总起来,就是当日沪市的总市值。再除以基期1990年12月19日沪市的总市值,然后乘以100这个放大因子,就得到上证指数。
在上证所成立初期,股票就是寥寥可数的那几个,分子分母是可比的,以上算法还可以施行。随着后面新股的陆续增加,分子与分母不可比了,明显不能按以上公式计算。解决的办法也不难,只须把公式稍为变形就可。现在上证指数通常的算法是:今日上证指数等于今日沪市总市值除以昨日沪市总市值,再乘以昨日上证指数。这个连环算法,解决了某些日子又有股票新上市或股票出现分红送股除权的新问题。
上证指数以总股本为权重参与计算,但在股票行情中,只有流通股才能参加交易,这是它在算法上的重大不足之处。例如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上证所上市,按新股计入指数的规则从第11个交易日开始就纳入上证指数的计算。当时中国石油的流通股是30亿(上市三个月后网下配售的10亿股上市,流通股增加到40亿),而那时中国石油的总股本有1830亿,因为按总股本计入上证指数,中国石油成为第一权重股,这种流通股与总股本的巨大差别形成的杠杆现象使中国石油常常受到大资金的操纵。当然现在中国石油已经全流通了,操纵的难度明显增大了很多。
由于中国股市新股上市时有部分股票要在一两年或几年后才能流通,这使得上证指数的算法缺陷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后来在编制上证50、沪深300等指数时,都注意到这个问题,改为采用流通股作为权重了。
在行情软件上,除了显示上证指数的分时图外,有很多软件还显示上证领先指数,即在计算上证指数时去掉总股本权重得出的结果。此时小盘股相对活跃,上涨时该指数经常跑在上证指数上方,下跌时一般位于上证指数下方,故称领先指数。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深圳综指也是把深交所全部股票都计算在内的,原来买卖深市股票的投资者很重视深圳综指。但在1995年以后,深交所学习美国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等的编制方法,选取40只股票编制深圳成指,在行情发布时以它作为深市的风向标。1995年2月20日开始发布深圳成指,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0点,算法类似上证指数,但权重由总股本改成流通股。
自2015年5月20日起,为更好反映深圳市场的结构性特点,适应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深交所对深证成指实施扩容改造,深证成指样本股数量从40家扩大到500家,以充分反映深圳市场的运行特征。
但美国、香港股市重视成份股投资的做法在中国却行不通,沪深股市还是以板块轮动来做行情,因而股民一般都不看重深圳成指,虽然深圳综指仍可以查到,还是不如深圳成指那样位于行情软件最显眼处,大家也就慢慢地淡忘了它。再加上后来深市又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所以在衡量主板的情况时,投资者基本只看上证指数了,各种股市报道和分析也着重在它上面。这提高了颇有争议的上证指数的地位,围绕着它的博弈和操纵日趋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