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能过剩,依然持续。
由于供需错配严重,从硅料、硅片到组件等环节的市场价格一路下滑,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头部企业的业绩受到严重拖累,净利润普遍出现亏损。
不过令人诧异的是辅材、逆变器等环节却逆势走强,依旧保持着增长势头。
逆变器企业中,2023年固德威实现净利润8.52亿,同比增长31.24%;阳光电源更是实现净利润94.4亿,同比增长162.69%,创下历史最好业绩。
为什么逆变器具有如此强的抗周期属性?
一方面是逆变器价格更加稳定,对比光伏主链硅料、玻璃环节,逆变器新产能建设周期长达24个月,导致其供给相对稳定,价格波动也就相对较小。
另一方面是下游电站对逆变器价格敏感性更低,2023年地面光伏电站建设价格为3.4元/W,其中组件成本占比约为38.8%,逆变器成本占比约为4.4%,成本占比远低于组件成本占比。
而在华为、阳光电源、固德威、德业股份等逆变器企业中,阳光电源的表现明显要更加优异。
1、业绩表现更强,增速远超同行
从业绩数据看,阳光电源由于2021年特殊原因供货受到限制外,2020年以来的表现都非常亮眼,净利润从19.54亿增长到2023年的94.4亿元,翻了接近五倍。
尤其是2022和2023两年,公司进入爆发期,业绩增速都在150%以上。
相比之下,固德威、德业股份业绩虽然也在增长,但业绩增速却没有体量更大的阳光电源快。
而且,今年一季度,德业股份利润增速出现下滑,固德威甚至出现小幅亏损,阳光电源却是仍保持了40%的利润增速。
2、毛利率逆势走强,创出历史新高
在利润端欣欣向荣的同时,公司在盈利端也在持续变好,毛利率、净利率两项核心盈利指标表现都非常强劲。
从图中可以看出,2020年以来阳光电源的毛利率一路走高,2023年达到30.36%超越固德威,今年一季度直接飙升到36.67%,超越德业股份。
反观固德威和德业股份的毛利率,下降趋势明显。
阳光电源之所以毛利率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储能业务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和出货量的提升。
2021-2023年,公司储能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38亿元、101.26亿元、178.02亿元。
受益下游需求增长叠加磷酸铁锂储能电池成本下跌,公司储能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2021-2023年毛利率分别为14.11%、23.24%、37.47%。
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全球发货量达到10.5GW,连续八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
3、市占率第一,出货量猛增
储能业务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不过目前逆变器仍是公司第一大业务,且增速也非常快。
2019-2023年,阳光电源、华为占据逆变器出货TOP2,为全球逆变器出货两大龙头公司,形成一种双寡头格局,国内厂商锦浪科技、上能电气等公司出货排名紧随其后。
2021-2023年,阳光电源逆变器出货分别为47、77、130GW,分别同比增长34.3%、63.8%、68.8%,其中2023年公司的全球市占率达到34%。
凭借上述优势,阳光电源躲过了光伏寒冬,那么公司未来的确定性在哪?
1、对下游议价能力强,订单饱满
阳光电源除了出货量高,目前的订单也是非常饱满,这一点在合同负债上可以明显体现出来。
数据显示,阳光电源2021年合同负债只有17.14亿,到了2024年一季度直接攀升到了81.81亿,增速非常快,说明下游需求旺盛。
订单的快速增长,将会是未来阳光电源业绩最大的保障,公司确定性非常高。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公司的应付账款也在提升,从2021年的98.25亿提升到了2023年的155.27亿,这说明公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在提升,掌握话语权。
公司利用这种无息的占款,可以提高公司核心盈利能力指标ROE,做得非常聪明。
2、斥巨资搞研发,大规模股权激励
7月14日,阳光电源发布公告,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回购的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97元/股。
按回购金额上限以及下限测算,阳光电源此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515万股—1031万股,约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25%—0.50%。
阳光电源用自有资金回购股票进行股权激励,一方面可以提振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以激发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信心和士气。
此外,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很大,阳光电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目前,公司在合肥、上海、南京、深圳、德国、荷兰设立六大研发中心。
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61亿元、16.92亿元和24.47亿元,3年累计投入高达53亿元。
3、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增长,国内占比50%。
作为阳光电源增速最快,毛利率最高的业务,储能接下来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随着电化学储能成本持续下行,装机经济性的提升刺激了全球的储能市场快速爆发,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高增。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289.2GW,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超过91GW,同比翻倍增长,国内方面,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34.5GW,同比增长166%。
2023年,中国、欧洲和美国继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发展,三者新增装机规模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8%,中国占比接近50%。
总体来看,阳光电源由于业务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风险,避免了隆基绿能等企业的悲剧。
现在的阳光电源,既具备贵州茅台、金龙羽等企业的高成长性,又具备长江电力、紫金矿业等企业的抗风险性,确定性非常高。
在光伏出海的背景下,境外业务占比超40%的阳光电源将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