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最快的行业一定是政策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的行业。
回顾光伏行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光伏产业新增装机量先后经历过两次大规模上涨。
一次是因为国家发布补贴政策,一次则是因为技术进步推动需求爆发,同时也孵化出隆基绿能、TCL中环、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等行业龙头。
那么,除光伏行业外,目前充电桩行业就处于需求刺激和政策驱动之下。
从需求端来看,截止到2023年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车桩比)为2.38:1,公共车桩比为7.4:1,这还不排除有部分充电桩已经损坏的情况。
而2023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27.52万辆,而新增充电桩仅243.2万台,新增车桩比为2.58:1,其中大部分还是私人充电桩,公共车桩比高达9.45:1,这说明我国充电桩增速远不及新能源车增速。
这离到2025年车桩比达到2:1,2030年车桩比达到1:1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对充电桩的需求相当之大。
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充电桩将逐渐上升,2025年我国新增充电桩数量将达到800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944亿元,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从政策端来看,我国自2015年首次明确提出充电桩的发展方向,到2020年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
但是进入2022年之后相关政策频出,各省份和地区也纷纷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还对相关公司提供优惠和补贴,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充电桩的建设。
那么,我国充电桩产业链都有哪些公司呢?
充电桩产业链比较简单,上游包括充电模块和充电枪等元器件公司,如通合科技、永贵电器、沃尔核材、英可瑞等。
中游则是整桩制造和运营,如盛弘股份、炬华科技、绿能慧充、香山股份;下游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厂商和个人消费者。
在众多相关充电桩整桩厂商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当属绿能慧充。
那么,绿能慧充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2021年之前绿能慧充主营电力业务和铁路运输业务,营收占比超70%,但2018-2021年营收基本在2.5亿元左右,没什么发展空间,再加上还要计提减值损失等项目,归母净利润长期亏损。
因此公司收购绿能慧充切入新能源赛道,并基本剥离电力业务,重点发展充电桩及“光储充”一体化业务,2022年新能源业务占比82.44%,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公司业绩飞速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2亿元,同比增长198.94%;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280.67%,均创历史新高。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59亿元,同比增长389.81%;归母净利润0.21 亿元,同比增长265.36%,在所有整桩厂商中增速最快。
绿能慧充业绩能快速增长离不开它的产品。
公司的充电桩品类丰富,充电功率小到7KW,大到720KW(目前市场上单体最大功率),并且有交流充电桩也有直流充电桩,适用于居民区、办公楼、充电站等不同场景,有效满足客户需求。
另外,绿能慧充充电桩的性能也更加优良,全国首创星环功率分配技术,能够在充电时按照车辆需求分配功率,其产品还能采集充电数据并生成报告发送给车主提供参考,而且这些技术都是受专利保护的。
因此,绿能慧充积累了一批优质客户,包括国家电网、西咸城投集团、壳牌、陕西电力、小桔充电、延长石油、西安城投集团等,部分合作甚至持续到2026年。
绿能慧充不仅业绩表现不错,毛利率也明显改善,2018-2021年公司毛利率不稳定,波动很大,2021年之后毛利率持续上升,2023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增长到23.39%。
随着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占比提升,有望进一步抵消铁路运输业务对公司毛利率的负面影响,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
那么,除了充电桩之外公司还有其他看点吗?
绿能慧充还前瞻性布局“光储充”一体化业务。
所谓“光储充”一体化,是指将将充电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结合起来,能够将太阳能发电的储存起来用于给新能源汽车或其他设施充电,既能降低发电成本,又能缓解国家电网的压力。
毫无疑问,光储充一体机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沈阳、四川、广州、上海等多地发布支持政策,补贴力度非常大,比如沈阳除了建设补贴之外,还会给予投资额10%的奖励,可见我国的重视程度。
绿能慧充已经成功成功研发出10KW、60KW、120KW、150KW、250KW等多个一体化设备,并实现量产,具有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行业扩张红利。
最后,总结一下。
绿能慧充自从进军充电桩领域之后,业绩突飞猛进,产品种类齐全且技术领先,是整桩公司中一匹不可忽视的黑马,何况公司还布局光储充一体化业务,成长性和确定性都很强。
另外,附上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和券商的一致预测(仅供参考):
2024年1月16日绿能慧充的市盈率TTM处于历史低估区间,根据券商预测,2023-2025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亿元、1.87亿元、3.6亿元。
以上仅作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