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是典型的成长型赛道,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
硅业分会称,最近N型硅料均价6.78万元/吨;单晶致密料均价5.81万元/吨;N型颗粒硅均价5.9万元/吨,均环比持平。
光伏行业最上游的硅料价格已经企稳,且目前头部大厂库存在低位,行业库存在6万吨左右,处于正常水平。
上游硅料价格企稳,传导到硅片、电池等环节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欧晶科技、德业股份、石英股份、微导纳米、宇邦新材等细分龙头近期都有表现。
在A股有这么一家企业,横跨光伏和半导体两大行业,而且身处周期行业却具备抗周期能力,它就是微导纳米。
微导纳米,国内ALD设备龙头。光伏电池有P型和N型两大类。其中,P型电池包括Al-BSF和PERC两种技术路线;N型电池主要包括TOPCon、HJT、BC等技术路线。
为了提高电池板的转换效率,会在电池表面镀上一层薄膜。微导纳米就是一家全球化的先进薄膜设备生产商。
和电池一样,薄膜设备也有三种技术路线,分别是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和原子层沉积(ALD)。
其中,ALD技术要求最高,它可以在光伏电池表面制备出更高质量的薄膜,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微导纳米是国内ALD设备龙头,公司以ALD设备为核心,同时向CVD设备拓展,产品主要应用在光伏和半导体行业。
2023上半年,公司营收3.82亿元,其中87%的收入来自光伏设备,4%的收入半导体设备。
2023年以来,公司的业绩爆发式增长。
作为光伏电池高端设备厂商,无论上游硅料价格怎么卷,下游电池技术如何变,都没有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微导纳米的产品属性,让其具备抗行业周期性,业绩更稳定。
2020到2022年,公司营收从3.13亿元增长到6.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7.94%。净利润一直在5000万元左右,一方面是因为营业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持续增长的高研发费用率侵蚀了了一部净利润。
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0.22亿元、同比增长165.3%,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4864.47%,业绩十分炸裂。
国内生产ALD设备的相关企业还有捷佳伟创、北方华创、拓荆科技,三家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是48.96%、71.06%、14.17%,远低于微导纳米的净利润增速。
这是因为随着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TOPCon电池下游厂商产能扩张,而公司的ALD设备是生产TOPCon电池的必要设备。
年报显示,2022年底,公司在手专用设备订单22.93亿元,这些订单在2023年部分转化为营业收入,所以业绩大增。
那么,微导纳米未来的业绩还能持续增长吗?
第一,光伏行业景气度回升,半导体ALD国产替代空间大
光伏方面,2023年1-11月,全国累计新增光伏装机163.88GW,同比增长116.95%,预计全年会超过180GW,是超预期的,这也说明光伏行业景气度在回升。
微导纳米ALD技术领先,在ALD设备领域市占率超过70%,国内头部光伏电池厂商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等都是公司的客户。
目前99%的收入来自境内,公司表示未来将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如果进展顺利也会是新的收入来源。
半导体领域,目前ALD设备国产化率约10%,国内市场主要被ASM、TEL等国外厂商占据,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芯片上的薄膜具备导电、绝缘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芯片新能。
芯片越来越小,内部结构更复杂,所需要的薄膜层数越来越多。在 90nmCMOS工艺大约需要40道薄膜沉积工序;在3nmFinFET工艺产线,则超过100道薄膜沉积工序。
只有ALD这样高端的薄膜沉积设备,才能支撑芯片工艺向更小制程发展。
第二,光伏电池技术迭代,产生设备新需求
当前,PERC电池片的量产平均转换效率已逐渐接近理论极限,TOPCon、HJT、BC等新型电池技术路线正逐渐渗透。
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升级,对薄膜沉积设备产生了更大的市场需求。
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等企业披露,在光伏项目投资中,薄膜沉积设备在PERC产线建设中的投资占比约24.71%-26.73%;在TOPCon产线建设中的投资比重上升至33%-39.12%。
(数据来源:微导纳米招股书)
微导纳米自2022年起,已经收到来自隆基和爱旭的ALD设备订单,主要用于生产BC类电池,且公司的ALD产品在下游客户生产线中,占比领先。
第三,研发构筑护城河,在手订单70亿
公司的管理层和实控人都是技术出身,有丰富的研发经验。首席技术官黎微明有25年以上ALD技术研发经验,是最早研究ALD技术的华人之一。
公司一直很重视研发,2019年到2022年,研发费用从0.31亿元增加到1.38亿元,研发费用率从14.41%提升到20.22%。
研发费用主要投向光伏领域的TOPCon、XBC、钙钛矿等电池技术项目,以及半导体领域的逻辑、存储、新型显示器等项目。
公司成功研制了High-k原子层沉积设备,是国内第一家成功量产并应用于28nm芯片制造的国产设备公司,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获得客户重复订单认可。
自主研发的首台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专用ALD设备也已顺利通过海外客户验收。
另外,新开发的CVD设备的部分产品已经进行试样验证,未来有望放量。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70.82亿元,同比增长258.58%。其中,光伏设备订单同比增长244.32%、半导体设备订单同比增长412.15%。
光伏是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半导体逐渐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公司在这两个领域的订单规模是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的7倍,为未来业绩的持续增长奠定了牢固基础。
再说一下估值。
根据业绩预测,2023年公司净利润约2.1亿元,当前160亿市值对应动态市盈率76倍。这个估值水平位于上市以来的低估区间,但高于同行捷佳伟创(17倍)和北方华创(35倍)。
总结一下:
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对ALD设备的需求会持续增加,而ALD设备行业技术壁垒高,微导纳米是国内龙头,市占率超过70%,未来的成长逻辑很好。
公司目前在手订单高达70亿,未来这些订单会转化为营业收入,长期业绩驱动力十足。但目前公司估值高于同行可比公司,短期会有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