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满一年的次新股往往会迎来大笔解禁,而解禁一般面临着较大的抛压,大多是IPO前的原股东,以及一些首发战略配售的股东,不免有着一定基础的“套现”意愿。
说起来,昨天A股就有一家大幅解禁的公司——联影医疗,因为解禁这个消息联影医疗两三天跌没了200多亿元,跌下千亿市值梯队。
这家医疗器械行业唯二的千亿大白马岂能这么跌落神坛?
1、联影医疗:赶超迈瑞的医学影像设备龙头
联影医疗是顶着“医学影像设备国产龙头”的光环上市的,在多年受外资企业垄断的医疗影像行业,联影医疗是国内企业的标杆。
企业主营产品包括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MI)、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
其中XR还包含常规DR、移动DR、乳腺机及C形臂X射线机、DSA等,MI包含PET/CT和PET/MR等。
产品介绍不太重要,大家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企业各类产品收入增长可知,联影医疗面临着国产替代机会,并且在MR、CT、DR、PET/CT及PET/MR多个产品领域均处于强势地位,只有在RT领域比较弱势。
如下图,截至2023年上半年,联影医疗CT业务线营收已经突破了20亿元,全年便很有可能超过40亿营收,同时MR业务线增长更快,今年上半年营收便已经达到了约去年全年的3/4;
除此之外,MI、XR、RT营收虽然在10亿元以下,但除了RT业务,MI、XR业务收入仍在增长。
不得不说,联影医疗这样的收入规模一上市便跻身医疗器械行业前列,直追迈瑞医疗,并且借着极高的行业地位吸引来诸多机构和社保基金的建仓。
话说回来,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2022年也有着60多亿元的营收是来自医学影像业务,但不如联影医疗规模大,2022年,联影医疗的医疗影像设备收入达到81.97亿元,占总营收比90.85%。迈瑞医疗和联影医疗的主要交叉业务为X射线成像系统,除此之外,迈瑞医疗的主营业务超声诊断系统(US)联影医疗尚没有涉及(在研)。
所以对比来看,联影医疗的技术不仅处于国产领先水平,而且整体医学影像业务营收规模也居于国产医疗器械企业首位,不止高于迈瑞医疗,还有东软医疗和万东医疗。
2、一台产品最高售价超过千万,联影医疗成长空间依然广阔
即使有着不凡的地位,联影医疗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近日2023年半年报发布,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19%,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和之前60多倍的PE比起来还是中规中矩了些,PE较高成为联影医疗上市后股价跌跌不休的核心原因。
未来联影医疗破局除了考虑价格合理,还要回归到增长天花板的思考。
①划重点,未来增长点还有很多:
从地区市场角度来说,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很大,出口市场不容忽视,并且已出现曙光;
从产品角度来说,一款产品最高售价超千万,产品渗透率将会产生质的影响,而目前市场渗透率并不高;
从业务类型角度来说,除了产品销售收入外,设备售后服务也有望获得伴随增长。
具体来说,以细分领域CT业务为例,2020年联影医疗为中国市场最大的 CT 设备厂商,市占率达到23.7%,超越了国际厂商,但在64排及以上高端CT市场其占比依然要低于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医疗三家国际巨头。
据悉,2020年,CT市场的整体国产率为35%,受最近几年疫情驱动,预计CT市场的国产化率已提升至50%左右,在直接导致CT业务增长降速的同时,不可否认的还有国产替代增量空间。
另外,除了CT业务增长变慢外,MI业务收入增速不高也是联影医疗收入增长变慢的一个原因,2023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16%,比CT业务收入增速还要差。但这就要说到国内MI市场和CT市场的发展阶段不一样,CT市场是因为发展更为成熟,企业增长才变慢的,而MI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预计未来成长空间更大。
联影医疗当前的收入增长依靠MR业务和XR业务拉动,其中前者突出了联影医疗与国际巨头企业相比展现出来的竞争力,后者则突出联影医疗与国产同类企业展现出来的竞争力,它们二者没有明显受到太大的疫情影响,便彰显出联影医疗的成长力。
上面说的是国内市场,国外市场我们也不能忽视,如果产品真的有竞争力,全球医疗设备产品市场空间不是更大吗?
如下图是联影医疗2022年的收入结构,并且一直到今年上半年,境外收入增长其实更生猛。
第二点是从具体的产品营销渗透角度来说,最贵的一款MI产品一台能达到1300万元,2022年销量仅有100台,和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医院数量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可见MI产品在医院的渗透率还有很低,而产品价格越高,其放量效应便越大。
另外,CT产品一年销售量为1769台、XR销售量一年为1112台,其销售量也远远不及迈瑞医疗的彩超产品(2022年为39029台),产品使用寿命同样都是10年左右,可见联影医疗在国内以及国外医院的渗透率也都不算高。
最后一点是未来联影医疗有望受益于产品增长的红利,即售后服务收入获得放量增长,据悉,国外巨头的服务业务占收入的比重能达到在40%-50%,所以这块收入增长还是挺有想象力的。
②市场价格考虑:成长性未丢,但短期并不好把握,长期适合价值投资。
经过一定的分析,我认为联影医疗当前的业绩增长数据虽然没那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进入了成熟期阶段,想当年,2020-2022年,联影医疗不仅实现扭亏为盈,而且仅用三年时间净利润就增长了24倍,由负的0.74亿元增长至16.56亿元,令人惊叹。
它和迈瑞的特点绝对是不一样的,联影医疗产品布局广泛,且在很多细分领域明显处于成长阶段。
那么从价格端来考虑,如果仅盯短期的话,40多倍以下的PE可能才算合理,而且在当下这个市场肯定是越低越好,但显然我更看好它的长期投资价值。越是优秀的企业越能抹平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