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零点财经>>读懂上市公司> 小北读财报: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其他的书基本都可以烧了

小北读财报: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其他的书基本都可以烧了

2021-09-14 17:36:28  来源:读懂上市公司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8分钟的时间

小北读财报: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其他的书基本都可以烧了

时间:2021-09-14 17:36:28  来源:读懂上市公司

学会这个方法,抓10倍大牛股的概率提升10倍>>

小北读财报: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其他的书基本都可以烧了

昨天的微信文章里提到了复利思维。

影响复利终值的主要因素是利息,而不是本金。

我们今天读了很多乱七八糟没深度的书,

不仅意味着我们没能从这些书里面获益,

还意味着我们永远的失去读有益的书所能带来的复利效应。

我们最大的损失并非读肤浅的书所浪费的时间,

而是由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我们本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原来特别反感有关思想修养的书,以至于谁要是非党员还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类的书来看,我会觉得他是个怪人。

直到今天看了下面这本书,我再次确认自己太肤浅了。什么“第一性原理”“系统一和系统二”,当前市面上的很多畅销书、畅行的观点,我们的前辈、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提到很多次了,而且他们的观点覆盖的范围更宏大,更符合客观规律,更接近于“天道”。 

跟这本书比起来,很多畅销书都不值得去看,甚至都可以直接烧掉了,就像我昨天刚看完的那本《复利思维》那本书,幸亏是凑单买的,今天我就把它扔了,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一、为什么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教父》里提到: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那么,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呢?

于是,很多书就轮番上场了,什么看透本质底层思维之类的。

这些书有一定的价值,毕竟存在即是合理;但是这些书只是起到了缓解我们的焦虑的作用,却并没有改善我们的生活;那些道理看起来也很对,但是并不能够落地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因在于这些书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维系统,不能在我们大脑的出厂配置上做改进。因为它们本身就不够深刻。它们在教我们如何看透问题的本质,自己谈论的东西所在的层面却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因此,我们在选书的时候,一定要去看那些读起来很烧脑的有深度的书,那样的书才能刺激到我们更深层次的思维系统,让我们真正受益有所改变。

二、要用哲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

这本书在《实践论》中提到:

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性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物,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许多自然科学理论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不但在于自然科学家们创立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的科学实践所证实的时候。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上面这些话听起来很废话吗?

绝不。这些话更接近于根本性的规律上的东西,很多畅销书的观点无非就是上面这些观点的衍生观点。

1、某本书:人的大脑的三个层次

有本书里提到人的大脑可以分为三层:

1952年先驱科学家——保尔·马克里恩,提出了“三重大脑”的理论,他把人类的大脑按照进化的时间顺序,分成了三层:

第一层是3.6亿年前形成的“本能脑”,它负责自我保护和繁衍后代,避难趋易、喜欢确定性。

第二层是2亿年前形成的“情绪脑”,负责感性,它喜欢马上享受、即时满足;

第三层是250万年前形成的“智慧脑”,它负责逻辑思维和自我认知。

如果说本能脑100岁、情绪脑55岁,那智慧脑只是1岁的婴儿,本能脑情绪脑效率极高、耗能极少,每秒运行1100万次,智慧脑每秒运行速度只有40次,而且耗能极高。

在本能脑和情绪面前,智慧脑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

大部分时候,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着我们,左右了我们的决策。饿了我们就想吃,困了我们就想睡,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逃避。我们很少用智慧脑去思考,做出理性的决策。

这个观点你有没有似曾相似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熟悉?

没错,这本书讲了很多,但其实就是在讲《选集》这本书提到的那句话: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认识要从感觉阶段过渡到理性阶段。

2、某本书:系统1和系统2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将认知系统一分为二。

系统一:反应快速,依赖直觉,包含各种偏见,不那么精确,随时运作,低成本、低能耗,这就是快思考。

系统二:工作起来需要人们集中注意力,但理性精准,运作需要分析与推理的介入,高成本、高耗能,这就是慢思考。这不还是《选集》里提到的那个观点么:

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

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

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

移动平均线
股票知识
MACD
老丁说股
热点题材
KDJ指标
读懂上市公司
成交量
股票技术指标
股票大盘
分时图
股市名家
概念股
缠中说禅
强势股
波段操作
股票盘口
短线炒股
股票趋势
涨停板
股票投资
长线炒股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财务分析
炒股软件
上证早知道
经济学术语
期货
股票黑马
股票震荡市场
理财
炒股知识
散户炒股
外汇
炒股战术
港股
基金
黄金




































































































































































































































































































































































































































































































































































































































栏目导航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股票问答
股票术语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6-2024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友链,商务链接,投稿,广告请联系qq:253161086

零点财经保留所有权

免责声明:网站部分内容转载至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