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调味品行业背后的刚需属性,你真的懂了吗?
今天在逛超市的时候我想去买牛奶,发现现在的鲜牛奶/低温奶品牌越来越多,但常温奶的品牌却没有那么琳琅满目,这让我想到现在的牛奶企业销售渠道构建的真不错,鲜奶品牌的地域性越来越不明显。
与此同时,我想到了常温奶市场集中度高背后的原因:常温奶的保质期长,而低温奶的保质期短,因此常温奶对技术要求的含量更高;
常温奶市场的龙头伊利和蒙牛具备了领先于行业的优势,从而占据了市场。
其中,常温奶的制奶技术一定是阻碍低温奶企业无法逾越的关键一环。
我是不太了解制奶过程的,这是我突然想到的一个点。
据2020年数据显示,伊利股份研发费用率为0.5%,而光明乳业的研发费用率为0.29%。低温奶的市场不小,但是保鲜问题是先天性的缺陷,而低温奶企业要做常温奶却有很大难度。
虽然有些跑题,但牛奶市场中蕴含的道理,我认为同样可以用调味品市场。
一方面,调味品的保质期比常温奶的保质期时间还要长,这可能意味着调味品企业的研发投入需要更大,海天味业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为3.12%;
另一方面,由日本酱油市场可知,日本的酱油品牌集中度已经达到了现在我国常温奶市场的所拥有的集中度程度,这意味着我国调味品市场集中度提升有着大的潜力。
话不多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调味品行业背后的成长逻辑,这仍然是【小北价投圈】的一篇行业研报,免费分享给大家的机会不多啦!
引言:伴随着我们“口味”的升级,调味品现在也变得越来越讲究,大街小巷一个令人垂涎的小吃,商场中一个口口相传的餐馆,它们的火爆均有着调味品的功劳。
虽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但不得不说现在这个时代正是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手里有钱了,首先收益的就是消费品行业,当然这其中也有医疗消费的概念。
一、调味品行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基础调味品在行业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味觉是有传承性、依赖性的,很难改变。
一方面,基础调味品经过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培育,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使用习惯;另一方面,我国由于气候和作物等条件的差异,在地理上形成了“东酸西辣,南甜北咸”的口味差异,也造就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调味品行业供给量达2533万吨左右,其中酱油和食醋占比较大,合计占比超一半的份额,味精、鸡精产量分别占比约9%、2%,其他调味品中料酒、复合调味品等合计占比约33%。
背景下,基础调味品在购买上享有较高的复购率,为传统的基础调味品带来了较稳定的消费市场,稳健的业绩成为了支撑调味品板块持续上涨和资金青睐的内在动因。
2、调味品微创新是当前的发展机会
地域、饮食文化构筑长期壁垒,带来基础调味品的高复购率,降低不确定性,因此调味品调味品行业几乎很难颠覆,只能微创新。
首先,从口味上进行升级,行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明显。以酱油为例,第三次消费升级使酱油进化到健康化的消费理念,食品安全与健康消费需求上市,健康理念助推纵向高端品类量价齐升。
此外,复合调味品满足多元化、便捷化餐饮需求,赛道空间更广阔。现如今复合调味品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其具备较强的标准化、工业化和便捷化优势,顺应行业和消费趋势,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中国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65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73%,预计2020年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1550亿元,空间广阔。
最后,调味品行业可以从渠道、商业模式、文化架构、组织体系方面进行创新。
调味品市场渠道为王,构建较强的竞争壁垒。
一方面,调味品产业的分销模式目前主要以线下渠道为主,但随着互联网经济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线上渠道凭借着精准抵达目标客户与有效运用资源的特点,渗透率有望得到大大提升,并有机会发展为另一大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外出就餐需求和频次增多,餐饮渠道在调味品消费中占比逐渐提高。据统计,调味品零售量中餐饮渠道的占比已达到50%以上,且预计接下来5年该比例将持续提高至60%以上。
二、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1、行业规模维持稳定增长
据统计,2020年中国调味料市场规模达到3950亿元,疫情使餐饮消费从外食转向家庭烹饪场景,提升了C端调味品需求,调味品行业在疫情期间仍然保持了良好增长.
未来中国调味品产业市场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市场空间方面红海和蓝海并存。
2、与日韩市场存在不小差距
另外,通过将我国调味品行业与日韩市场情况的对比发现,调味品行业具有量价齐升的基础。由于我国的餐饮习惯与日韩两国较为相近,可以参考该两国的情况对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发展空间进行判断。
2020年我国餐饮行业人均零售额仅为427.9美元,远低于日本的1258.0美元和美国的1456.2美元;外食占比也仅为22.4%,低于日本的37%和美国的72.5%。参考这两个国家的加权平均值数据,可推算出我国调味品行业未来的增长空间或达6.0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