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读财报:流水的光阴,铁打的泰格
2020年,泰格医药业绩增速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
一是分季度来看,Q1、Q2单季收入增速明显下滑,而三四季度收入增速便出现明显回暖;
二是分地区来看,国内业务收入同比增速19.57%,高于企业整体收入增速,而国外业务是影响企业收入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三是从现金流角度来看,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入同比增速为28.89%,远高于同期收入增速,企业收款能力增强。
总的来说就是泰格还是那个泰格。泰格医药从一开始就被列入了【价值50】,它的价值早已被我们发现了。
一、医药研发外包业务为泰格带来高成长性
医药创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恒瑞这样的自己搞研发,巨额投入九死一生才能研发出点东西,研发成果是自己的;另一种是把研发外包给专门搞研发的企业,专人做专事,从而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泰格医药便是一家医药研发外包业务的承包商。别人给钱它搞研发,就算研发失败了对它当期的收入利润也没啥影响,遗憾之处在于研发出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为别人作嫁衣裳未必不好,泰格医药的成长性就很好。
2011年至今,十年间泰格医药收入复合增速达到38.5%,且2019年历年收入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在全球经济放缓至10%、中国经济增速降至6.9%的背景下,经试问还有哪些企业的增速能多年数倍于GDP增速?这样的企业并不多见,泰格医药就是其中之一。
泰格医药的增长离不开它所在行业的增长。
当前我国的CRO行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是全球最大的CRO市场,预计到2021年,该行业的规模将达到1165亿元。同时,临床CRO是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比超过67%,在研发投入的带动下,该行业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从行业发展阶段看,泰格医药生逢其时,处在内资CRO药企发展的黄金期。
我国的CRO行业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起来,直到2016年内资药企才进入发展阶段;2016年之前,泰格医药、药明康德这些企业大量承担外资药企临床外包业务,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16年之后,我国CRO行业的增速放缓至20%左右,但仍跑在很多行业的前列。
二、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泰格手里有“王牌”!
既然这个行业这么好,那么,泰格医药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
泰格医药是我国的临床CRO龙头。自2004年成立后便建立了高标准的临床试验操作规程,受益于前面提到的2008年后外资药企临床外包业务流入中国的潮流,逐步崛起。
临床CRO属于起步门槛低、但是后期壁垒极高的行业。经过在临床领域多年的沉淀,泰格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由于临床合作周期长且具有连贯性,所以客户先会对其进行2-3年的考察,一旦认可该机构便会长期合作,由于转换成本高,后期若非质量问题客户都不会更换CRO合作机构。这些客户就是泰格医药稳定的订单来源。
泰格医药成立于2004年,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是我国临床CRO龙头。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2007年赴美上市,并在2018年回归A股,是国内最大的临床前CRO龙头,业务涉及CRO全产业链。
康龙化成成立于2004年,2019年在创业板上市,业务涉及化学药物研究和临床前药物阶段,但在哪个领域都不是龙头。
从业务布局看,泰格医药的布局不如药明康德全面,
从收入规模看,泰格医药和药明康德也不是一个量级,2020年,药明康德收入165.35亿元,泰格医药收入31.92亿元。
但是从临床CRO服务的毛利水平看,泰格医药却比药明康德赚钱。
这是因为泰格医药的临床CRO业务起步较早,逐步积累了规模效应,与药明康德相比,泰格医药具备先发优势。药明康德是临床前CRO龙头,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临床阶段,相对泰格医药起步较晚,壁垒不如泰格医药高,所以其临床CRO业务的盈利水平势必不如泰格医药。
当前,不论是药明康德还是康龙化成,都想着布局全产业链和做大国际化,但在涉及到自己不熟练的领域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对泰格医药来说,它不是不能做其他业务,基于医药研发经验,它也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拓展业务,但泰格深耕临床CRO服务,这块市场足够大,足够它实现“永续增长”。泰格的临床CRO业务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这是它的独一无二的王牌。
三、总结一下
现在是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时代,至少在创新药持续景气的背景下,这个时代将会持续发展,就像集采以前曾经辉煌过的化学仿制药时代一样。
当然不知道这个时代何时没落,以及它未来将面临什么样的冲击,或许要等到那些创新药企业通过销售重磅创新药一夜暴富,然后重新走上大型制药企业那条研发路的时候,但创新迭代中断恐怕等不到了,创新药上市将层出不穷,除非人类基因变异可以“长生不老”。
因此,对于泰格医药来说,它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