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股市幻想症危害甚大,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客观来说,这一问题涉及股市心理学,而心理上层面的东西较为复杂,不过,我愿意提供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了解一点股市心理学。
简单而言,将心理学应用于股市实战,就是股市心理学。它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盘分析和盘后总结,第二部分是盘中实战。
临盘分析是在观察大盘或个股走势时,适时跟进盘面变化情况,来预判盘中主力的实力、战略意图及可能釆取的操作方式,并分别据此提出应对的措施,目的是为在实盘中捕捉战机。盘后总结,就是我们常说的复盘。意指每天交易结束后,最好对当天自己的成败得失进行总结,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盘中实战,就是根据临盘分析的结果,多方面结合量价关系、均线系统变化、K线图、市场人气等指标,进行买卖操作。
而无论是在哪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必须对场内的各种对手心理有一定预测和可能性分析。
由于我国股市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所以目前一些系统性的理论架构尚不健全和丰富。其中,包括股市心理学,就很少有中国股民了解。但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内容就比较丰富。例如,投资心理领域的专家约翰*W.斯考特博士,这位曾帮助过众多投资人了解股市决策中隐藏的心理因素的“心理医生”,就专门写了一本叫《股市心理学》的书,他在书中对人的基本投资心理、买进、持股和卖出时的心理进行了有趣的分析。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多了解一点股市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 始终将风险意识铭刻于心。
凭心而论,只要是股市的参与者,无不希望市场天天走牛,大家都有钱赚。但只要我们冷静地想一想,这种事情只不过是美好愿望,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的。既然天天走牛不现实,那么,风险意识变得不可或缺了,甚至我们要将之铭刻于心,而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
记得每次A股市场出现大暴跌时,媒体时不时报道有投资者跳楼轻生的惨痛新闻。为股票放弃宝贵的生命,并非中国特有。回顾世界股市的发展历史,几乎每个国家的股市都会有令人沉痛的事件发生。股票市场,一方面可以制造奇迹,批量生产富翁,而另一方面,又是一部让人可怕的“杀人机器”。
对于广大散户来说,除了学会必需的投资技巧,保持平和的心态,还要将风险意识放在首要位置。投资股市,前提是保本,然后才是盈利。倘若没有风险意识,投资者可能在某段时间次次做对,赚钱无数,但最终会输掉一生。说得直白一点,没有风险意识的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通常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因为他在10次交易中,前面9次赚的钱还不够他最后一次交易失败亏损的金额。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老百姓手里的生活富足了,手里的余钱比以前多了,投资意识也觉醒了。于是,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全民炒股”的历史新阶段。当前,很多老人用退休养老的钱去买股、将要结婚的青年用买房的钱去买股、工资本来就很低的环卫工人也把多年积蓄投进股市,更有甚者借钱炒股,贷款炒股、合伙炒股,甚至挪用公款炒股,以为自己可以在股市“以小搏大”,赚得眉开眼笑。所有这些现象,都是严重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很让人感到担心。
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只不过,有的风险系数较低,有的风险系数较高。而股市明显属于后者。所以说,完全忘记风险将所有身家投进股票市场,并不值得提倡。股票市场永远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关键是,人都愿意听好的话,往好的方面设想,因为大多数人都太过自信,便想当然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少数人中的一个。一旦自信心爆棚,必然昏头操作,犯错收场。
那些因为股市暴跌而自杀的投资者令人唏嘘不已。生活的意义有很多,生活的乐趣也有很多,生活的来源也有很多,但他们的生命却被波动的股价而吞噬。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身对风险的漠然无视,将生命的意义全部押到了股市。被大家说得烂熟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实真的有着它颠扑不破的道理在里面。
用部分闲钱还是用全部积蓄进入股市,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这不是对股市的态度问题,而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将股市博弈看做是一种消遣,一种乐趣,一种检验自己判断的途径,那么,即使股票市场崩盘,即使投资者的股票最终被逐出这个市场,你也不会绝望,更不会用极端的方式来逃避失败,因为你还拥有更多的钱财,还拥有更有意义的生活。
管理层在2007年股市处于疯狂时接连发出的风险警示,对于那些对股市了解不深,却梦想着发财的投资者完全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但很少有人听取。有谁比A股市场的管理层更了解A股市场?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价值几何?潜力怎样?他们心里比我们清楚得多,可很多投资者却不愿自己思考。管理层失败的不是风险教育,而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措施不力,最终中小投资者没有受到保护。
永远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我们都只是普通投资者,不是天才,也不是股神。可惜,绝大部分人虽然这轮输了,到了下一轮牛市,他们依旧认为自己是股神,最终还是会把本金亏掉。
3. 放弃逢重大节日股市必涨的惯性思维。
因为A股市场“政策市”烙印较深的原因,中国股民有一个极为特殊和错误的惯性思维。那就是,只要是遇到国家重大节日和重要事件举办期间,总期待管理层出台利好政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股市上涨。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全国上下一片祥和欢腾,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可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2008年的所谓“奥运行情”。2008年8月8日晚8点,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而当时正在遭受“黑熊”折磨的中国股民并未盼来红通通的大好行情。相反,就在奥运会开幕当天,沪指暴跌121点,股指跌幅高达4.47%。回顾奥运开始之前和举办期间,很多媒体和著名财经人士纷纷摇旗呐喊,呼吁政府果断出手救市,可至8月24日奥运会结束之时,沪指从8月8日的2724点跌到8月22日的2405点。至此,股民翘首企盼的“奥运行情”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
在某种程度上讲,政府某一时期的态度和政策,确实能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巨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但只要我们稍微保持一点理性就会发现,股市的发展纵然对政策异常敏感,但它运行的大趋势,主要还是受制于自身特有的规律。由此可见,在今后的炒股过程中,我们最好不要盲目期待什么“国庆行情”、“春节行情”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了,别以为遇上节假日,股市就有义务给你派发红包,趁早收起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吧,免得误入歧途。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深刻认识,相信散户能在参与证券市场时清醒认识自己,努力摆正位置,尽早自我诊断和解决股市幻想症,做一个理性、阳光、快乐、健康的新时代股市投资者。
解决股市幻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