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启动已步入了实质性阶段,预计将成为下半年最为确定的主题之一。据财新网,近日证监会加码深港通,内部成立了“深港通”专项工作小组。综合各券商观点看,“深港通”启动已步入了“万事俱备,只待批准”的时间窗口,将成为下半年最为确定的主题之一。但是深港通真的能为A股市场带来利好吗?来看看沪港通就知道了,在沪港通宣布后,曾经有不少看上去理论上非常有道理投资逻辑大行其道。在沪港通开通逾一年半后,用历史数据检验下,这些逻辑是否有效。
逻辑一:AH股存套利机会
A+H股两地上市的股票,理论上应该同股同价,但由于两地市场风格、投资者结构、流动性等差异,现实中往往股价并不相同。因此沪港两市中,既有A股相对H股溢价的股票,又有A股相对于H股折价的股票。
由于沪港通开通初期恰逢A股牛市启动酝酿阶段,因此沪市A股当时相对于H股有不少折价股,理论上当时高折价的A股会体现出相对优势。但数据却令人大跌眼镜,广发证券研究显示,沪港通宣布当天,高折价的A股确实涨幅明显优于其他标的股票。折价在20%以上的股票,包括海螺水泥、鞍钢股份、潍柴动力、中国铁建等,宣布当天几乎都接近涨停,但在两三个交易日后便开始回落,而在沪港通宣布后一个星期,高折价A股走势便回落至行业平均水平。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临近沪港通开通前两个月,高溢价的A股组合反而成为表现最好的一类股票,而高折价A股组合却成为表现最差的一组。
而在将时间点放长至沪港通开通一年后看,如下图所示,无论是2015年股灾前后,以蓝线为代表的溢价超50%以上的股票反而表现最好。
广发证券对此解释道,买入高折价的A股这一策略的背后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默认“一价定律”成立。但“一价定律”成立的核心前提就是套利者通过在两市间可以自由的低买高卖相同产品,使其价格逐步趋同,直至套利空间消失。但显然为沪港通仅仅为两地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对方市场股票的通道,并不能将已买入的股票进行跨市场卖出!如果没有真正的无风险套利机会存在,那A股和港股依然是两个独立运行的市场,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互联互通”。
逻辑二:港资偏好大盘蓝筹所以会走强
香港股市中以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更偏好投资大盘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因而当时预计,沪港通开通后香港投资者很有可能买入大盘股,沪市标的股票中的大盘股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会因沪港通的推出而体现出相对优势。那么情况是否是这样呢?广发证券以以沪股通标的股票中市值大于1000亿元、平均ROE(扣非)在20%以上的股票作为大盘蓝筹股的代表,以市值小于100亿元,平均ROE(扣非)小于0的股票作为小盘非蓝筹做对比。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在沪港通开通前,绩优大盘蓝筹股的表现明显不及小盘股.
而在开通后,大市值的蓝筹股也明显跑输了中型市值的股票。也就是说,无论开通前后,大盘蓝筹至始至终没有表现出理论上的优势。
行业龙头受港资青睐但对股价影响不大
那么港资到底青睐什么股呢?广发证券表示,分析自沪港通开通以来,香港北上资金最感兴趣的几乎全部都是行业龙头股。之所以针对家电行业港资只选择市值排名第三的青岛海尔,是因为市值前两名均为深交所上市公司;针对医药行业港资只选择市值排名第二的恒瑞医药也是同样原因。
但有港资流入的行业龙头股也不一定会在股价方面体现出相对优势。这个结论是是容易理解的。其一,资金流动只是影响股价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港资流入不一定意味着股价一定上涨。其二,大部分标的股票的沪股通交易额占该股票总交易额的比例不高。对于这些标的股票而言,港资是否流入对股价的影响相对不大。
广发证券表示,香港资金确实青睐一些A股独有的标的股票,以及某些行业龙头股,但由于香港资金体量有限,对绝大部分标的股票价格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显。西南证券表示,深交所以新兴行业公司为代表。深交所上市公司中有更多的新兴行业的公司,以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信息科技行业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企业或将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海外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逻辑。
从QFII 重要股东持股数据来看,海外投资者较为青睐深圳市场的消费、医药及信息科技等板块,对传统周期性行业(金融、原材料、工业)中的部分个股也有一定配置。深港两地上市公司。与沪港通类似,深圳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可能会被纳入“深港通”。
沪股通对投资深股通的借鉴。从目前沪股通成交较为活跃的股票来看,这些公司多来自于保险、银行、食品饮料、交运、汽车、证券、家电和建材等行业。我们预计“深港通”开通后,这些行业中的相应龙头公司同样有望受到海外投资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