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平均线(MA)简称均线,是指以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论的形象化表述。
移动平均线实质上是一种追踪趋势的工具,它通过对一定期限内的收盘价进行平均,识别和显示旧趋势已经终结或反转、新趋势正在萌生的关键契机。
移动平均线最基本的思想是消除股价随机波动的影响,追踪股价波动的趋势,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追踪趋势:移动平均线能够追踪股价运行的趋势。
(2)滞后性:当股价发生反转时,移动平均线特别是长期移动平均线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掉头速度落后于趋势,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3)稳定性:移动平均线不会像日K线那样频繁地起落,而是起落得相当平稳。向上的通常缓慢向上,向下的通常缓缓向下。
(4)助涨助跌性:当股价突破了移动平均线,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突破,实际上都是支撑线和压力线被突破,因此移动平均线具有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质,具有助涨助跌的特点。
移动平均线依算法分为算术移动平均线、线形加权移动平均线、阶梯形移动平均线、平滑移动平均线等多种,最为常用的是下面将要介绍的算术移动平均线。将多根有规律的均线排列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对分析更有帮助的均线系统。
一般来说,在运用均线系统对股市进行剖析时,常见的参数排列方式为:
(1) 5、10、20、30、40、50(等跨度排列方式);
(2) 5、8、13、21、34/55(斐波那契排列方式)。
均线系统的周期选择有很多种,从3日到数百日移动平均线都有投资者采用。但是到底应以几日移动平均线作行情判断的参考比较具有实效,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投资者。因为投资者大都倾向于短期投机,所以证券公司的均线周期设置通常都是短期或短、中期,比如5日、10日、20日或者5日、10日、30日均线,极少使用可以代表短、中、长三种趋势的均线。
事实上,投资者所选择的均线应该代表短、中、长三种趋势,而不是过分重视某一种趋势而忽略别的趋势,这是不明智的,所以应参考以下几种趋势组合:
短期趋势:通常是指一个月以下的股价波动趋势。因为5日线代表的是一个星期的股价波动趋势,10日线又叫半月线,代表的是半个月的股价波动趋势,所以我们经常以它们代表短期趋势。短期均线通常波动起伏较大,过于敏感。
中期趋势:是指一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的股价波动趋势。常用20日线、40日线,60日线。这是因为20日线代表的是一个月的股价波动趋势;40日线代表的是两个月的股价波动趋势;60日线所代表的是三个月的股价波动趋势,又正好是一个季度,因此又叫季线。这些都经常被投资人采用。中期均线走势既不过于敏感,又有沉稳的一面,因此最常被投资人使用。
长期趋势:是指半年以上的股价波动趋势。比较常用的是120日线与240日线。120日线代表的是半年的股价波动趋势,又叫半年线;240日线代表的是一年的股价波动趋势,又叫年线。总的来讲,长期均线走势过于稳重,不灵活。
为了比较这三种趋势与长期、短期、中期投资大众的平均成本,我们应同时观察这几种趋势,不能因为个人习惯或爱好而厚此薄彼。不同时观察几种趋势的变动,是不能做好分析工作的。
很多投资者设置一些不常见的均线周期,比如7日、9日、13日、27日等,目的是防止庄家故意骗线。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实上,只要是短期波动,主力随时都有故意画线的可能。这是因为短期均线最容易被操纵,而主力对于中长期趋势则很难故意画线,假如所有的投资者参考的均线周期都是240日,即使主力知道这一点,他又能怎样骗线?这正是同时考虑三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设置一些不常用的均线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以收盘价作为计算均线系统的基点,是因为在过去,不论是何种技术指标,包括K线的记录都是手工记录。要将每一只股票的收盘价记录在案己经很不容易了,而要得到股票的每日均价,必须有交易所提供的全部成交记录。这样就导致一方面计算数据太大,另一方面资料来之不易。而收盘价则较为容易得到,所以就将收盘价作为计算移动平均线的基点,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实际上,最能代表一天股价的平均成本的当然不是收盘价,而是一日的均价。运用收盘价计算短期的均线,比如5日均线,就与真正均价的差距较大,所以用这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均线周期越短,就越不能代表平均成本。相对来说,周期越长,误差就越小,所以真正有代表意义的是每日的均价而非收盘价,这一点是使用均线系统的投资者必须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