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取向
在中国股市中,技术面必须服从政策面。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当连续暴涨后,从技术面上可以得出“主升浪即将开始”,“下一目标一定能攻克多少多少点"的结论。但是,事实却是:主升浪就是升不起来,反而出现暴跌;当连续暴跌后,从技术面上可得出“最有杀伤力的C浪即将开始",“定能跌到多少多少的点”的结论。但C浪往往会正好相反,不但不跌反而上涨了多少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是因为管层都能及时地推出利空或利多政策,专门管制“主升浪”和“C浪”,以抑制暴涨,来防止暴跌,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每一个投资者在判别波段时,要善于站在管理层的位置上,设身处地想一想:此时管理层在考虑什么问题?是认为指数高了,还是指数低了?市场是过度投机了,还是需要稳定了?违规资金是在兴风作浪?还是被套了?或驱逐了?大部分人是获利了,还是被套牢了?股市的融集资功能是被干扰了,还是能正常进行?即将发出的政策是抑制过度投机,还是希望激活市?
2.人气和舆论
当人人都在谈底、称底时,这往往是假波底;而当众人都认为还要跌,唯少数人言底时,波底便到了;当人人都在谈顶,认为行情将结束,便不是波顶;而当众人都认为还要大涨,唯少数人言顶,此时,波顶便到了。
3.涨跌方式
在连续盘跌后,放量快速下跌,通常见波底;而在连续的盘升后,缩量怏速飙升,通常见波顶。而在牛皮市中,见波底或见波顶的周期,通常比较长。
4.指数股和人气股动向
当指数股被炸被压,龙头股、高价绩优股暴跌,中价股跳水,便是波底;当指数股拉开,高价绩优股涨停,中价股乱蹦,便是波顶。
5.指数在震荡箱型中的位置
如沪1995年600-800点,1996年800-1050点,1997年1050-1250点,1998年1150-1350点,1999年是1050-1250点。若靠近震荡箱的上方,便是波顶;若靠近展荡箱的下方,便是波底。
6.资金状况
当市场普遍感到资金匮乏时,往往接近波底;而当市场资金连续喷涌时,便是波顶。
7.指数与均线排列
当指数远离5天、10天、20天、30天线之下,5天乖离率-3——-5,10天乖离率-5——-8,30天乖离率-10——-15,通常见波底;而当指数远离5天、10天、20天、30天线之上,5天乖离宰3-5,10天乖离率8以上,30天乖离率10-15以上,通常见波顶。
8.技术指标
KD与RSI指标通常在20以下,甚至钝化,ADR(10天上涨家数之和除以10天下跌家数之和)在0.5-0.3以下,便是波底;而KD和RSI指标在80、90以上,甚至饨化,ADR在1.5-2以上,便是波顶。
9.持续的时间
大家都能拣到廉价筹码,天天都能见到的“底”,便不是波底;大家都能轻易逃走筹码,天天都能见到的“顶”,便不是波顶。
10.8成交量与周成交量
在98股市,日成交量在20亿以下、周成交量在120亿以下,通常接近波底;而日成交量在80亿以上、周成交量在400亿左右,通常接近波顶。
11.热点和题材
当市场万籁俱寂,失去热点和炒作题材,都在称“弱者恒弱”时,便是波底;当市场热闹非凡,黑马乱蹦,到处是题材,都在称“强者恒强”时,便是波项。
12.涨跌幅
当连续的跌势后,跌幅在5%以上的个股减少,甚至消失,便接近波底;当连续的涨势后,5%以上的涨幅的个股减少,甚至消失,便接近波顶。
13.周K线
在连续的跌势后拉出首根周阳线,且成交量温和放大,通常是刚刚走出底部;当连续的涨势后拉出首根周阴线,且成交量减少,通常是刚见顶回落。
14.消息影响
连续跌势后,利空消息满天飞,并且被夸大,报刊杂志卖不出去,股市沙龙人数锐减,便接近波底;连续涨势后,利多消息满天飞,并且被夸大,报刊杂志抢售一空,股市沙龙人声鼎沸,便接近波项。
15.补缺口态势
当连续的跌势后,领先填补前期上涨跳空缺口的个股数量日益增多,便是底部信号;连续的涨势后,当领先填补前期下跌跳空缺口的个股数量日益增多,便是顶部信号。
16.新股效应
当上市的新股低开走高,涨势惊人,领涨大盘,便是刚走出底部;而当上市的新股高开低走,跌辐惊人,领跌大盘,便是刚走出顶部。
17.多空转换
当多头倾向比较重的人在连续跌势后忍不住割肉,并“恶狠狠”地看空,便接近波底;当空头倾向比较重的人在连续涨势后忍不住追涨,并“急吼吼”地看多,便近波顶。
股民对以上各顶,可以相互参照,融会贯通,并密切结合股市实践和发展,灵活地加以运用。切不可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