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趋势线,即在观察大盘或个股的K线图时,若处于涨势时,虽然股价不时波动,但若将各波动低点(一段时间)连成一条直线,且低点一个比一个高,这就是上升趋势线。若处于跌势时,则其高点下移,一个比一个低,连结起来,就是下跌趋势线。(见图3-5、3-6)
什么是趋势线?如何观察大盘或个股的K线图?
从趋势线可以看到,在上升趋势中尽管有涨有跌,但都沿着上升趋势线,步步向上,其间虽有回档,并不影响其总体向上。这是因为市场背景向好,投资者多数看好,回档时都积极买进,使低点逐步抬高,形成上升趋势。而若处于下跌趋势,由于市场背景不佳,投资者多数看坏,大家等反弹出货,心理目标值也随之降低,股价稍有回升,大量筹码已等着出货,卖压沉重,买气不足,因而造成高点逐步下移,形成下跌趋势观察周K线可以发现,从1997-1999年期间,一般上升趋势平均可以维持8-14周。1997年1月24日开始上涨(上证指数890点)到1997年5月9日见项回落(上证指数是1514点),涨624点,涨幅70%,共维持14周;1998年3月开始上涨(1186点)至12月见顶1422.97点,涨236点,涨幅为20%,共运行12周。1999年5月19日发动行情(1057.48点)至1999年7月2日见顶(1756点),涨700点,涨幅为66%,共维持8周。所以从近3年来看,其规律是一旦形成涨势,至少可维持8周以上。
下跌趋势线
再从跌势观察:
1997年5月9日见顶回落,当时上证指数1514点,调整时间21周,最低跌至1043点,共跌去471点。
1998年12月见顶回落时,上证指数为1422.97点,调整时间为14周,见底为1043点,共跌去379点。
1999年7月2日见顶回落,上证指数为1756点,然后经过缓跌盘整近两个月,至9月10日反弹至1695点,再深幅下跌至12月30日见底,上证指数为1341点,共跌去415点,调整时间为16-20周(其中有四周是横向整理)。
从3年情况来看,沪市中调整下跌趋势的时间一殷为14-21周。
确定趋势线时,必须选择两个有决定意义的高点或底点。决定上升趋势时需要两个反转底点,也就是下跌至底部某点,回升(温和放量)随后再下跌,没有能跌破下一个底点,再放量迅速上升,连接此两底点的直线,即构成上升趋势线,趋势线所触及的底部愈多,其有效性愈大。
决定下跌趋势亦需要两个顶点,也就是上升见顶回落(放巨量),随后再反抽,未能突破前一个高点,且随后拉长黑棒迅速下跌,连接此两点就是下跌趋势线。其触及顶部高点或次高点,一项比一项低,其次数愈多,其可靠性愈准。其向下方延伸,下斜角度愈大,容易被突破,其有效性降低。
一般若以周K线观察,其有效性、准确性更高些。但观察周K线也有滞后性的缺点。
趋势线可分为:原始趋势线、中级趋势线与次级移动趋势线。原始趋势由几个中级移动趋势构成,即长期趋势线,长期趋势线走到头,股价无法再创新高,就产生反转,朝相反方向运作,周而复始,循环演变。中级趋势线则是由几个同方向短期趋势线形成。
中长期趋势一旦形成,总要维持一段时间,但趋势早晚总要改变,可能由上升趋势调头而下,也可能由上升变为回档整理(盘整),经过一段横向整理再向上,下跌趋势也可能反转向上,也可能反弹后整理,再下跌。
趋势线是中长线投资者预测未来股价走势的基本依据。趋势线最适合的角度大约以30度左右最具有意义,过陡的趋势线容易被一个横向整理所打破,该趋势线的测量价值也就存在问题。
趋势线如前所述,经过一段时间运行迟早会被打破,其突破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1.突破的有效性确定:股价穿越趋势线时,当日收盘价须高于或低于趋势线价位3%以上。时间大约在趋势线上下3天。
2.成交量变化:由下跌趋势反转为,上升趋势时成交量必须大增,某日成交量放大至平时2-3倍以上,必须毫不犹豫地跟进买入;但由上升趋势转化为下跌趋势时成交量则不一定很大,因为此时有许多人还抱着多头思维,等待着反弹或再创新高时出货;当跌破上升趋势线后,则成交量会大增,因为此时不少人已察觉见顶回落时机已来临,毫不犹豫地杀出,随后再逐步萎缩,走下降通道。
3.当跌破趋势线后,成交量并无增加,随后菱缩,盘整数日后可能产生反弹,反弹高度在趋势线下方,此时为最后逃命机会,此时成交量可能再度放大,股价再度下跌,这就可确定上升趋势已被破坏,新一轮的跌势又已开始,此时杀出虽然稍晚,但损失还不算大(右能在3-5%左右),若再存侥幸心理,犹豫不决,则会造成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