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地的故事
2012年,在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过关斩将、成功过会,即将成为“荼油第一股”的时候,《每日经济新闻》却披露了一封举报信,随后,《每日经济新闻》从毛利率、产能规模、营销渠道、成本、收入等方面对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质疑。
首先,毛利率方面。新大地20092011年的毛利率分别是60.66%43.50%和36.19%,而同期行业的平均毛利率则只有20%~25%。其次,销售价格方面。按照其招股说明书,新大地所有产品均由厂家统一定价,经销商可享受40%的利润(即经销商按统一零售价的6折提货),因此经销商的茶油产品提货价格可低至16.40元/500毫升,但其招股说明书披露的2011年度精炼茶油销售单价为52684元/吨,按照0.915克/毫升的密度折算,每吨茶油约为1092.90升,对应的销售单价约为24.10元/500毫升,这比上述16.40元/500毫升的经销商提货价格高出近50%。
最后,新大地公司有成本倒挂的嫌疑。2011年,新大地公司的油茶籽采购价格为8573元/吨,按照油茶籽两道工序24%的出油率保守估算,当年油茶籽提取毛油的直接材料成本高达35721元/吨。而根据新大地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其精炼茶油2011年的销售单价为52684元/吨,按照其2011年36.19%的毛利率计算,营业成本为33618元/吨,这一成本已经低于油茶籽的采购成本,更不用说,营业成本还包括制造成本等费用。
媒体的质疑还远不止这些,新大地的招股说明书似乎被媒体打成了筛子,漏洞无数,也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注意,随后证监会的立案调査说明了这一点。
2013年5月31日,证监会公布的新大地IPO造假案件处罚结果显示,新大地通过资金循环、虚构销售业务、虚构固定资产等手段,2011年虚增利润2042.36万元,占当年利润的48.52%;2010年虚增利润305.82万元,占当年利润的11.52%;2009年虚增利润280万元,占当年利润的16.53%。
证监会的处罚还披露了新大地的造假手段。
首先,虚增收入,并由此达到最终虚增利润的目的。新大地2011年财务账册多记向梅州市梅江区风火综合商行、平远县健记土特产、平远县通汇自选商场、五华县春晖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县城总经销4家客户的商品销售,多记部分的销售回款资金来源于新大地或其控制使用的公司及个人银行账户,共计虚增2011年营业收入850544.3元,虚增营业成本529016.74元,虚增利润321527.56元。
新大地虚增收入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通过体外循环,增强了虚增收入的可信度。新大地虚增收入的方式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它不是简单的虚构合同,而是先将资金注入其实际控制的银行账户(表面上,这些账户并非以新大地名义开立,也就是说,形式上是独立于新大地的,通过将资金从体内剥离至体外,可以最大幅度地增强交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经过提现最大可能阻断追查痕迹,再通过现金回款来确认收入。其二,新大地虚增收入建立在真实客户的基础之上,且单个客户虚增的收入并不多。上述4家客户,平均下来每家虚增的收入还不到22万元,通过小额多次的虚增交易,增强了隐蔽性。上述两个特征说明新大地在造假手段上可谓用心良苦。
其次,虚构固定资产。新大地2009年至2011年以支付工程款的名义划款至平远二轻建,由此形成在建工程,并最终将其计入固定资产项下,而平远二轻建并未为其实施工程建造,由此,新大地2009年虚增固定资产227.68万元,2010年虚增固定资产648.73万元,2011年虚增固定资产264.5万元。
虚构固定资产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既然平远二轻建并未实际进行工程建造,新大地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将这么多资金汇入该公司账户。实际上,资金在平远二轻建账户上不过是打了个滚,马上就通过各种途径,以销售回款的名义回到了新大地,自然,销售收入增加了。可见,新大地造假的核心思路是通过资金的流动营造销售回款的假象。如果资金只是在新大地内部流转,那自然是无法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因此,新大地必须努力让资金流出体外,看起来已经不是自己的,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体内,从而使销售收入有所提升。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新大地解决:新大地必须能控制流出去的资金,尽管这些资金在表面上已经不是自己的,这只能靠隐蔽的关联账户来实现,关联账户越多,绕得越远,资金就越难以追踪,越能成为“真正”的销售回款。
新大地的造假手段技术含量较高,而且在造假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反审计”的需要,新大地的管理层确实是殚精竭虑。可问题在于,即使新大地费尽心思,一个谎言却需要一千个谎言去弥补,没有办法做到完美,以至于招股说明书出现了诸多矛盾之处,从而招致了媒体的质疑。其实,只要是一个会分析的人,拿到新大地的招股书,认真分析比对一番,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新大地并不是个案,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根据不完全的统计,A股2010年共有347只新股上市,其中有81只新股上市之后的首份财报宣布业绩开始下滑,业绩变脸比例为23.34%;2011年共有282只新股上市,其中75只新股上市后首份财报宣布业绩下滑,业绩变脸比例为26.60%6;2012年受限于市场持续低迷,上市新股的数量缩水过半,但问题IPO的比例却不降反增,128只上市新股中有56家公司前三个季度业绩下滑,占比高达43.75%。
财务分析的目标是寻找有竞争力的企业,这种寻找的过程也包括剔除那些舞弊的坏角色,不要一见到收入持续增长的企业就认为是成长股,见到盈利能力强劲的就以为是现金奶牛。这就像在妖孽横行的取经路上,不能像唐僧一样见佛就叩头、遇寺就烧香,必须得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识别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