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PPI同比上涨8.8%,前值上涨9.0%;CPI同比上涨1.1%,前值上涨1.3%。6月PPI、PMI同比均自高点回落,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呈现分化态势,能源化工类价格保有韧性,工业金属价格回落。这表明,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阶段或已结束,高点临近,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和焦虑会逐步缓解,但欧美经济复苏、印度和拉美深陷疫情所带来的供求缺口仍然存在,所以大宗商品价格短期可能高位盘整、品种分化。
值得重视的是,疫情后经济呈现K型复苏,不仅体现在居民收入上,也体现在企业经营上,这对消费和制造业投资的恢复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当前,大中小企业景气度分化、上下游企业利润率分化。中小企业经营恢复不牢固,叠加大宗商品上涨,成本抬升对下游、小企业利润压制相对突出。
我们认为,大宗商品通胀的高点已现。货币宽松周期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货币政策将对资本市场逐步友好。
大宗商品价格未来高位盘整、品种分化
从数据看,6月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表现呈现分化态势,能源化工类价格保有韧性,工业金属价格回落。
从供需角度看,当前全球处于供需再平衡初期。需求端,美国经济从复苏转向过热,未来经济修复的重心将转移到服务,财政补贴高峰后商品消费端需求增速正在放缓。供给端,美国供给持续修复,耐用品累库(积累库存)上升;新兴经济体产能处于逐步恢复进程之中,供给边际不足情况将有所缓解;中国国内政策强化保供稳价,国内定价的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从产能周期角度看,当前美国产能利用率接近疫情前水平,增幅趋于放缓,供需缺口正在修复,对大宗价格拉动效果有所放缓。同时,与2009年金融系统冲击相比,本轮因疫情产生的生产供应限制对供给端冲击更深,因此供需缺口维持时间会更长,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时间或会更长。叠加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带来的供给约束、长期落后产能出清、全球优质资源稀缺性等问题,长期来看大宗价格运行中枢边际抬升。
关注猪肉和粮食价格对CPI影响
要关注猪肉和粮食价格对CPI的影响。国内PPI对CPI的传导正在显现,但是受终端需求温和复苏影响,叠加此前猪肉价格周期下行,PPI向CPI传导整体并不畅通,猪价下行拖累整体通胀水平。
虽然当前美洲面临干旱天气,但对农产品价格和国内CPI影响相对可控,后续需要关注干旱面积是否继续扩散。
此外,6月底猪肉价格虽呈现阶段性反弹的特征,但供需基本面尚未出现根本性转变,猪肉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猪肉价格周期下行会对CPI的上涨起到一定平抑作用。
货币政策转向“稳货币、稳信用”格局
通胀已从前期高点回落,国际主要大宗商品工业品价格环比涨幅明显收窄,国内消费者物价水平整体受猪肉价格拖累仍处于温和区间。通胀水平对货币政策掣肘作用减退,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将会成为后续货币和财政政策更为关注的目标。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近日,央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要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表明政策将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托底就业、居民收入和消费。因此,货币政策将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从“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格局,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宽裕的同时,加大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低碳经济、地方基建信用扩张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