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14日电 题:《任泽平等:疫情防控不能“一刀切、层层加码”》
作者 任泽平、曹志楠、梁珣、黄斯佳(恒大经济研究院)
在全国防控疫情之际,大部分地方积极响应,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兼顾经济发展。但也有些地方疫情防控存在“一刀切、层层加码”的问题,一些疫情较轻的城市,盲目照搬疫情严重地区措施,采取过度限制措施,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没有兜底预案、企业买单的情况下,将疫情防控措施扩大化,导致经济发展基本停滞。
部分疫情防控措施“一刀切、层层加码”
过度防范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人员流动冻结,返程受阻、隔离期长导致工人无法顺利到岗;2)物流阻断,对外地车辆一律劝返,更有甚者设卡拦截点,以堆放障碍物等方式阻断通行;3)拖延复工,部分地区复工复产需当地部门审批,且附带严格的复工条件,中小企业实质拖延复工;4)物资截流,部分地区直接限售咳嗽、发烧药品;5)对疫情较重区域采取极端做法和歧视态度,侵害公序良俗。
对疫情的“一刀切、层层加码”式防控,打乱经济运行秩序,给企业、各行业、产业链、社会稳定带来严峻压力。
经营现金流方面,停工停产致使企业收入锐减,错失春节消费置业黄金期,但同时房租、员工工资及社保、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朱武祥近期对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情况显示,近68%的受调查企业现金余额能维持不到两个月的时间,9%的企业能撑到六个月以上;31%的企业认为本次疫情对今年营收造成的降幅超过50%。
行业层面,餐饮行业、酒店旅游、影视娱乐、零售、交通运输、房地产及建筑等行业受损较重,约占GDP和就业的30%,这些行业关系人民群众生活,中小企业众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产业层面,中国处在“世界工厂”位置,国际生产贸易风险可能沿着供应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影响全球产业链,加速产业链外移危机。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各地政府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同,上下游供需秩序被打乱,供需存在时间错配,产业链难以正常运转。
政策建议:科学分级分类防控
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
我们建议,当前应尽快纠正地方“一刀切、层层加码”现象,科学分级分类防控。事有轻重缓急,疫情重的地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疫情较轻的地区要兼顾防控疫情和发展经济,不能每个地方都仿照疫区管理,而严重的后果由企业买单。截至2月11日,20个省市每万人确诊人数低于0.1人,确诊病例为个位数的城市占47%,确诊病例50人以下的城市占87%,大部分城市具备有序复工条件。
此外,当前应坚持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两手抓”,采取分级分类防控措施,杜绝以疫情防控之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
地区层面,科学细分疫情轻中重度地区。疫情重度地区应严防死守,防止疫情扩散;疫情中度地区组织低风险人群返岗;疫情较轻地区,在巩固防疫成果的前提下,尽快协调企业有序复工。行业层面,先行启动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物流、制造等关键行业及上下游产业复工,确保产业链正常运转。企业层面,做好预防和应急预案。尽量尝试远程线上办公,如必须线下办公,需做好错峰上下班、轮岗值班、信息登记、监测体温、口罩佩戴、定点消毒等措施。政府层面,协调企业做好复工,减少复工审批门槛,减免租金、降低用水用电用气成本、利息支出等刚性支出成本,降低社保费、减免税收、减轻企业公积金缴存。对于遭受疫情重创的企业出台临时性保障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