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仅次于北京的北方第二城,中央一度试图以滨海新区带动天津乃至整个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发展,但未达预期。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自古是京师门户,因漕运而兴起,十九世纪后期成为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初,天津一度是北方第一经济都市。1952年,天津GDP是北京的1.6倍,之后被北京超越。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引领环渤海地区发展,在北方再造一个“浦东奇迹”,1994年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立滨海新区,2005年滨海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00-2015年,滨海新区年均经济增速近20%。但是2017年滨海新区主动挤出占GDP总量约1/3的“水分”,响螺湾、于家堡大量楼宇停工,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滨海经济,仿佛一夜之间跌下神坛。天津市的GDP增速也被大幅度拉低至3.6%,远低于全国的6.9%,GDP降至全国第七位。2010年天津GDP增速达到了顶峰17.4%,2011年开始一路下跌。2018年天津GDP为1.9万亿元,全国第六,在北方仅低于北京;常住人口1560万人,居十大城市第五位;15-59岁年龄段人口比例高达74.2%,居十大城市第三位,人口优势明显。交通区位方面,天津地处于京沪铁路、津山铁路两大传统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还是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津保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是北京通往东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吞吐量居世界第四。教育医疗资源丰富,集聚56所高等院校,34家三级甲等医院。
从“天津制造”到“天津创造”,天津正逐渐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天津作为洋务运动的桥头堡之一成为中国工业的发祥地,上世纪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成为“天津制造”的骄傲。本世纪在诸如空客A320总装线、中航直升机总装基地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工业项目助推下,2000-2016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7.4%,高于全国12.5%的水平,2014年达到最高值7079亿元,占GDP的45%。制造业是天津的核心,天津的二产比重近几年仍高于40%。《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把天津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昔日的“天津制造”逐渐发展成为“天津创造”。目前航空航天、冶金、石油化工、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改造的传统制造业已经成为天津八大支柱产业。具体来看,汽车产业,一汽大众华北基地、丰田新工厂等一批高水平项目竣工投产;电子信息产业,腾讯、华为等大数据中心、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产业平台相继成立;生物医疗产业,天津拥有中核质子医疗和世界上规模最大干细胞库之一的天津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除此之外包括深之蓝、海之星、艾普斯、杨天科技、彼洋科技等技术领先的自主创新高科技企业,奥特威德、龙创日盛、晟华哗等系统集成都为天津的先进制造业添砖加瓦。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22%,其中新一代信息结束产业占战略性新兴产业39%。
天津以重工业为主,发展过于依赖投资,人口吸引力不足,连续两年经济增速仅3.6%、增长乏力。2016年天津GDP增速为9.1%,2017-2018年均低至3.6%的低位,经济增长乏力。人们不禁发出感叹:天津到底怎么了?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天津产业结构失衡。天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70%来自于石油、炼化、钢铁等重工业,新经济和新动能发展相对不足,经济转型难度大,同时也导致了天津人均GDP高但人均收入不高。第二,天津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2010-2017年,天津投资依赖度达到66%,明显高于北京的35%、上海的26%、南京的60%、杭州的50%。投资密集的2007-2011年,天津投资增速保持在每年30%以上,个别年份超过40%,远高于全国的26%,天津GDP随之出现年均15%的“繁荣”。由于高投资依赖导致债务压力攀升,2012-2018年天津投资增速从19%降至-5.6%,GDP增速也从14%骤降至3.6%。第三,天津人口吸引力不足。2010-2015年,天津凭借优惠的高考政策资源以及与北京相邻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北京工作人口等落户,常住人口年均增量超45万。但到2015-2018年,天津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不足5万,2017年一度负增长,在主要二线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
天津继续发挥国际航运优势,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发展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十三五”规划纲要》,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未来天津将加快海空两港转型升级,提升城市门户作用,同时以天津滨海机场为核心,增强区域枢纽作用,发展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