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画上句号,这项历史性的任务,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最为关切的话题,许多代表委员将目光聚焦在电商扶贫实践上。
业界认为,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中国已从一个工具变为一种基础设施,使得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一样站在农村产业革命的起跑线上,而京东模式正是中国式电商扶贫的一个典型样本。
电商直播打造“网红”农产品
近来,电商销售和直播带货异常火爆,无论是大山深处的果园,还是平原地带的田间,都闪现着电商的身影。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副市长谢灵忠走进京东直播间“变身”带货主播,推介“桂林味道”,3小时直播期间共吸引300多万网友点击参与,成交订单8万多单,销售金额达500多万元。
据了解,桂林市的此次直播活动精选了全市30余类扶贫产品参与直播销售,其中既有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酱这样地道传统的“桂林三宝”,也有乡土风味浓郁的龙脊辣椒、恭城油茶、荔浦芋粉、永福砂糖橘等特色产品。通过产品展示、现场品尝、特价抢购、秒杀免单等多种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桂林扶贫农产品的独特品质和魅力。
事实上,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贫困地区的生鲜农产品销售出现了“没人收、没车运、出不去”的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京东直播开始上线“京源助农”项目。
在桂林永福县,砂糖橘是当地最重要的脱贫攻坚支柱产业,70%以上的贫困人口靠砂糖橘增收。去年,永福县共种植砂糖橘43.8万亩,产量70万吨,然而受疫情影响,砂糖橘销售受到严重冲击,直到京东直播发起的“京源助农”项目上线,永福县砂糖橘的销售难题才出现了转机。
2月11日,永福县工信局局长刘学永、龙江乡党委书记李秀和永福县农业局局长陶虹亲临京东直播间,推荐家乡特产,不到一小时就吸引30余万粉丝关注。2月12日,永福县副县长廖先梅再次来到京东直播间为家乡特产代言,刚上线就引来40万余人次观看。
在京东直播的强大带货能力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永福县砂糖橘的销量就超过了当地产量的65%。
和永福县一样,盛产“极品山药”的江西九江瑞昌市,今年的农副产品也因疫情出现了滞销情况。瑞昌市紧邻湖北,受交通管制影响,往年极其抢手的山药只能存在仓库里。
为缓解山药严重滞销问题,2月21日,瑞昌市副市长黄青华出现在京东直播间,成为瑞昌特色农产品的代言主播。3个多小时的直播,最高在线人数突破160万人,订单数达6200单,售出1.2万斤山药、4.1万枚咸鸭蛋、9.5万枚松花蛋、1100只板鸭。直播期间,尽管经历了几次补货,这些特色农产品依旧被抢购一空。
时下,直播带货,为扶贫下单已成为一种潮流。四川大凉山奶油草莓、湖北恩施椪柑、云南向阳蜜瓜和鲜切花……自京东开展助农直播项目以来,大量的滞销农产品通过直播镜头走向消费者的餐桌。当滞销货变成线上“爆品”,贫困户紧锁的眉头舒展了,脱贫的路也更宽了。
新一代基础设施连通“扶贫产业带”
直播带货只是京东赋能的一个缩影,在支持全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过程中,作为“新一代基础设施”的京东数字化供应链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河北武邑县,京东跑步鸡在业界率先使用了区块链溯源及鸡脚环等物联网技术,对跑步鸡160天的全养殖周期进行监测,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于养殖过程进行追溯,保证产品的绿色、健康。“跑够100万步”才上市成为京东跑步鸡的网红标签,在京东平台上经常被一抢而空。
京东技术助力扶贫的案例还有很多:在长白山区,京东大力推动“AI养猪”;在内蒙古蒙清县,京东农场的无人机翱翔上空监管农场;在陕西,京东携手龙头企业成立数字果业联盟,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在大同,京东与市政府合作,共建智能产业生态,推动果蔬、肉制品、饮品等十大产业集群;在云南,京东技术助力打造的政企金农项目,将云南省内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定向收购、销售到扶贫资金拨付等环节全面线上化……
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将长期以来打造形成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向农村地区开放,帮助农村地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改善农村人民生活,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目前,京东旗下除了7FRESH、生鲜、干货食品、京喜、新通路等零售业务和京东企业业务直接支持农产品全渠道销售之外,更是拓展出了京东农牧、京东数字农贷、京东众筹、京东农场、京东农业云等众多业务板块,分别从互联网种养殖、互联网金融、数字产业园、农业大数据产业联盟等入手,为全国各地的农业产业带提供赋能支持。
由于很早就开始智能供应链建设,京东数字化供应链具备出色的柔性、弹性能力。京东在商品采购、销售、营销、客服等环节能与商家高效配合,通过大数据、AI(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商家进行更高效生产与供应。京东物流能够在内外部物资统筹、公铁空运力整合、城配与最后一公里配送调度等众多环节高效联动,保证物资的合理统筹、有序运输、及时送达。
数字化的供应链打破了农产品因疫情而出现的滞销困境。自系列助农措施发布以来,京东全平台开启了“疯狂带货”模式。同时,电商无接触的购物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因购物而产生的病毒传播风险,让更多企业和商家进一步认识到了数字化供应链及互联网的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京东已帮助全国贫困地区上线商品超300万种,实现销售额超750亿元,直接带动90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除以产业帮扶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外,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京东还发挥自身在医药零售行业的基础设施能力,协同京东物流充分发挥供应链优势,保障偏远地区药品供应。
前不久,京东健康、京东公益联合中国社会扶贫网发起“健康中国·医药补助工程”,面向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贫困人口),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购药补助,该项目预计在未来3到5年覆盖超过3000万人次。
电商已成脱贫攻坚重要力量
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在这个紧要关头,脱贫攻坚如何再发力?疫情又带来哪些新的思考?许多代表委员将目光投向了电商扶贫实践。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认为,疫情影响下,以数字化为支撑的电商业态颇受重视。他建议,通过电商来盘活乡村生产要素,为农产品畅销路、通物流,并与电商平台开展品牌化合作。
而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看来,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产业扶贫”成果衔接“产业兴旺”,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依靠先进科技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
这其中,电商的作用和价值愈发显现。
业界认为,就扶贫而言,电商平台的一端是待售的大量优质且富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另一端是消费需求日渐多元的大量消费者。而时刻洞悉用户需求、熟悉市场规律,正是京东这样的大电商平台参与扶贫的独特优势。京东在电商扶贫中表现最明显的两方面,一是京东的参与会更前置,不仅通过营销、物流为产品快速打开市场,还会在产品前期研发阶段,通过大数据为生产方提供消费者偏好,让产品更懂消费者的需求;二是京东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平台优势,与品牌一起开展产业扶贫。
经过长期摸索,目前京东已逐步形成以大数据营销为主要支撑、以线下场景式消费探索与跨平台联动为重要着力点的“一体两翼”式整合营销方案。这套成熟完善的营销解决方案,协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厂商实现向市场长尾部的有效导流,从而打通产销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最大限度激活利基市场下潜在的目标用户群体,推动品牌及销售额的快速提升。
与此同时,京东等电商进入贫困地区,也有效打通了贫困地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推动了销售模式上的深刻变革。在广大农村的传统销售模式中,吆喝是最主要的推广手段,但吆喝声再响,也只是小范围传播。当吆喝声进入了直播间,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声音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得更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认为,我国农村地区小农经济比较常见,农副产品生产者比较分散,如果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能够快速集中地与各地消费者对接,让生产者把农副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
他说,总体来看,电商在农村扶贫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为电商也在不断进化。原来的传统电商,主要提供了一个平台,然后在网上销售产品,虽然压缩了一些中间环节,但在横向扩张和用户黏性方面的作用没有那么直接。现在的电商,能够短期内聚集大规模消费需求,另外,直播平台也可以直接销售农副产品。随着电商运营服务模式越来越多,作用也越来越大。
更重要的是,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一样站在农村产业革命的起跑线上,迎接产业的质变。当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大棚成为直播间,直播成为新农活,也就意味着农产品销售有了新模式,脱贫有了新抓手,偏僻贫穷的旮旯里也能耕耘出快速发展的广阔天地。
因此,业界资深专家罗清启表示,过去,物理环境的封闭造成了一些贫困区域的经济仍然处在自然经济的状态,商品流通和市场形成的步伐缓慢等诸多原因也使得这些区域成为生产力与交往方式的盲区。但如今,互联网在中国已从一个工具变为了一种基础设施,它有效打通了贫困地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使得这些区域有机会搭上互联网技术的快车,而京东的扶贫模式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