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了两天的面条了,多亏你把菜送过来。”当饿了么骑手叶姐将三大袋菜递给家住白云机场附近的王大爷时,王大爷由衷地表示感谢。这一单,是由王大爷的儿子在饿了么下的跑腿订单,叶姐从盒马门店采购完,然后地铁转公交才送到。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绝大多数人在近一个月内都选择“宅”家,每日三餐的刚需让“线上买菜”成为蓬勃发展的行业,生鲜电商也重新再次成为了各大巨头们角逐的战场。
生鲜电商销量大增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生鲜电商近年来受到资本青睐,但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有多家平台因运营成本高企、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关店”。而在抗击疫情期间,很多市民将日常所需的采购转移到线上,巨大的需求令各大平台再次发力生鲜电商。
以饿了么为例,此前在全国38城内联合优鲜菜场、菜文基、菜公社等生鲜商户保障买菜业务,满足疫情防控期消费者的食材供给,共计覆盖6万家门店;而在广州,优鲜菜场、乐家生鲜、钱大妈、菜老包、比邻鲜、有厨房生鲜等众多品牌都上线饿了么“卖菜”。数据显示,整个春节期间,广州市民在饿了么“下单买菜”同比增长近6倍,商超购物同比增长超一倍。
“自疫情发生以来,门店内不同品类的商品整体销量有5-10倍的增长,尤其是蔬菜及肉禽蛋两个大类的增长非常快。”广州盒马鲜生店(曜一城店)店长吴伯朝对记者说。盒马方面数据显示,自大年初一以后,消费者对民生商品的需求量大增,已接近去年全年的峰值。
近期,美团App也出现了“送菜到家”的字样,记者从美团方面获悉,疫情发生后的近一个月,用美团App买菜和日用品的销售大幅增长,大量水果蔬菜的销量突破百万元,多个超市品类涨幅超过400%。美团闪购也与平台上3万多家生鲜运营商家保持紧密配合,满足市民线上购买生鲜食材需求暴增的需求。
“共享员工”缓解用工短缺
上述亮眼的数据,似乎将生鲜新零售在2019年遭遇的阴霾一扫而光。疫情之下,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拐点,但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暴露了用工短缺、配送安全等问题。
春节期间原本是线上零售电商的淡季,却因疫情影响意外成为旺季,买菜、跑腿等业务单量急速增长,各地商超、便利店和生鲜店均面临着分拣、搬运等岗位人员紧缺的问题。各大生鲜APP的主页面,基本都会显示如“当前运力紧张,配送略有延迟,我们会尽快送达,请谅解”等的提示语。
“跨行业”抱团取暖成了解决困境的新思路。早在2月3日,盒马就宣布与云海肴、新世纪青年饮食有限公司(青年餐厅)合作,共同解决现阶段盒马人力不足与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记者日前走访广州盒马鲜生店(曜一城店)时也了解到,当时店内约有十分之一的员工是来自其他餐饮企业的服务员。
包括京东7FRESH等在内的生鲜新零售企业,也开启了“共享员工”模式,其“人才共享”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影院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前去“打短工”;苏宁物流也发布“人才共享”计划,提供各类仓内分拣、包装、社区骑手、快递配送等工作岗位。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也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力争通过灵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缓解企业压力。
提高复购率或成重点
疫情之下,人们线上买菜的消费习惯正被培养起来,生鲜电商或将真正迎来拐点。根据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报告,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2034.8亿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当前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低于服装、家电电商,依然有增长空间。此次疫情让生鲜电商再次处于“风口”,可看做是对行业的一次“检验”,促使在商品、供货渠道、配送、服务等环节更加完善,提高效率。
莫岱青还表示,目前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同质化问题明显,并且始终处于烧钱培养市场的阶段,这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无法持久延续。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疫情影响下需求激增,生鲜新零售在这一阶段获得大量新增用户,但这部分用户能否留存,又如何留存,才是今后的关键。因此,如何实现差异化运营,培养用户黏性,提高用户复购率,或成为下一阶段生鲜电商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