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日前发布公告,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林海”)将于12月9日接受上市委审核。
公开资料显示,德林海主要从事以湖库蓝藻水华灾害应急处置以及蓝藻水华的预防和控制为重点的蓝藻治理业务,具体包括根据湖库蓝藻治理的政府二元公共需求,开发、销售一体化、成套化蓝藻治理先进整装技术装备以及提供藻水分离站等蓝藻治理技术装备的专业化运行维护服务。
此次科创板上市,德林海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1487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保荐机构为申港证券。
业绩方面,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德林海营业收入分别为4809.08万元、11863.58万元、20758.5万元和10755.9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778.16万元、3052.34万元、8023.7万元和3482.14万元。
不过,受制于行业特性,德林海面临客户集中度高、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问题。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29%、92.35%、89.76%和86.22%。据招股书披露,客户集中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公司蓝藻治理业务主要集中于蓝藻水华灾情较为严重、治理任务较为迫切的湖库,如“老三湖”以及洱海等。
德林海表示,就短期而言,鉴于公司目前已在国内蓝藻灾情较为严重的大型湖库搭建起蓝藻治理平台,对单个客户并不构成依赖关系。但因客户集中度高,主要客户年份之间需求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并导致短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出现较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仍无法排除。
此外,由于公司所处蓝藻治理行业存在典型的季节性特征,公司还面临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德林海的营业收入主要集中于下半年实现,2016年-2018年,公司下半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年的比例分别达到88.34%、83.73%、83.47%。但费用在各季度内较为均衡发生,从而公司一季度、半年度可能出现季节性亏损或盈利较低的情形。
应收账款余额为何激增?
招股书显示,德林海主要客户系承担太湖、巢湖、滇池、洱海等重要湖库蓝藻治理重任的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重大蓝藻治理项目均列入财政专项资金计划,资金可收回性具有保障。公司设立至今,未产生任何大额坏账损失,形成呆坏账的风险极小。
不过,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作为主要客户,虽然保障了资金的可回收性,但也带来了应收账款占比高、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德林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4806.37万元、11383.34万元、12919.51万元和19089.86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94%、95.95%、62.24%和177.48%。同期,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0.95、1.52、1.77、0.70,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
德林海解释称,公司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公司主要客户通常在上半年制定采购蓝藻治理技术装备集成项目计划,在下半年根据装备集成交付过程验收、结算部分款项,导致下半年收入确认较为集中;二是一般根据合同约定,客户于专项决算审计后对合同尾款进行结算,因主要客户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需历经严格的验收、专项决算审计及资金审批流程,并待相应专项资金到位后才能支付款项,导致公司跨年的应收账款较多。
德林海在招股书中坦承,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应收账款余额有可能继续上升,面临的应收账款回收压力相应有所增加,存在不能及时回收的风险。
马山厂房及配套用房项目建设是否有必要?
在接受上市委审核前,上交所对德林海进行了三轮问询。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共计提出了35个问题,并就马山厂房及配套用房项目建设必要性进行了问询。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末,德林海在建工程余额分别为0万元、255.82万元及1415.98万元。2018年末在建工程余额较大,系公司投入的马山厂房及配套用房项目。对此,上交所要求德林海说明马山厂房及配套用房项目的具体内容、使用计划、投入明细;结合公司不设自有生产线,无生产人员,工程安装通过外包完成的情况,说明该项目投入的原因及必要性,与公司生产模式是否匹配。
德林海回复表示,马山厂房及配套用房项目即为公司自建的科创中心,目前正在建设中,主体工程预计于2019年底竣工并向主管部门申报验收。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湖库富营养化监控预警建设项目”和“蓝藻处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计划、公司的资金及现金流情况、市场发展情况等,先行通过自筹方式筹集资金,进行项目的投资建设,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予以置换。
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是外购和集成的方式。该项目主要用于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技术及技术装备展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湖库富营养化监控预警建设项目”和“蓝藻处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不涉及生产制造环节,与公司聚焦于技术研发的生产经营模式相匹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围绕公司现有主营业务进行,上述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公司蓝藻治理综合服务商能级,提高公司整体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拓宽公司业务范围等。本次项目的投入具有必要性,与公司的生产模式匹配。
募投项目能给公司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除了在建工程,德林海的此次IPO的募投项目也存在争议。招股书显示,德林海此次IPO,拟募集资金45016.7万元,其中1亿元用来补充流动资金,2.6亿元投向湖库富营养化监控预警建设项目,其余9024.9万元用于蓝藻处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可以看到,德林海此次IPO的募资金额远超公司的资产总额。据披露,2018年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9809.85万元,2019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为34511.27万元。
而与高额的募集资金相反的是募投项目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财经网报道指出,德林海是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轻资产’运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机器设备、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依赖程度较低,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故相应的折旧摊销、维护成本较低,且无生产人员,降低了直接成本。2018年,德林海的固定资产净值为441.72万元。而在募投项目中,建设工程及设备投资合计25303.3万元,远超公司目前的固定资产规模,不仅与前文提到的“轻资产”运营模式相冲突,未来还将因为固定资产的增加而相应抬高公司的直接成本。
德林海也在招股书中坦言,由于募投项目本身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募投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大,新增资产折旧额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转为固定资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超过募投项目本身带给公司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至于德林海从募集资金中拿出9024万元用于蓝藻处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举动也令人费解。截至2018年12月31日,德林海研发人员只有19人,其中5人同时也属于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另有1人同时也属于公司销售人员。而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也仅为24人。对此,有媒体指出,花费近亿元来建设研发中心相较于公司研发团队人数来说是否合理?
不仅如此,德林海近两年的研发费用占比也呈现下滑趋势。2016年-2018年和2019年1-6月,德林海研发投入分别为342.21万元、626.35万元、1092.33万元和394.69万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2%、5.28%、5.26%和3.67%。
尽管德林海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在技术研发、系统工艺设计、市场应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也有声音指出,该公司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到2018年才达到一千多万元,相较其他诸多拟登陆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来说明显偏少。
IPO前夕突击分红为哪般?
德林海存在的蹊跷之处不仅是上述几点。在需要大量资金建设项目的情况下,德林海还进行了大额的分红,此前还计提了一笔1080万元的股份支付金额。
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和2019年1-6月,德林海分别进行利润分配金额为1000万元、2007万元,而同期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350.78万元、-1783.61万元。
对此,财经网指出,在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不高、募投项目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下,为何要进行大笔现金分红?德林海回复称,两次分红系股东为补充自身流动性而做出的安排。
根据招股书,德林海5%以上的4位自然人股东分别是胡明明、陈虹、顾伟、周新颖,合计持股达到80.27%。其中公司实控人胡明明所占股份为51.57%,是上述两笔现金分红的最大受益人。
此外,2017年,胡明明曾为激励公司重要管理人员计提了1080万元的股份支付金额,这位重要管理人员叫胡云海,与胡明明系堂兄弟关系。
2017年9月27日,德林海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聘任胡云海为公司副总经理。同年12月16日,德林海召开2017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同意胡明明将其持有公司2%的股权共计40万股的股份转让给胡云海,转让价格按照人民币3元/股计算,共计120万元,并于此后对其实施了股权激励。
进公司不满一年,胡云海便平步青云甚至拿到股权激励,不免让人好奇公司究竟作何考虑。
对此,德林海解释称,胡云海拥有高级经济师职称与多年的管理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激励机制,形成良好均衡的价值分配效果,以保证公司业绩提升,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控股股东胡明明施行了本次股权激励计划。不过,招股书显示,胡云海虽有高级经济师职称,但其“十余年的管理经验”则主要来自于任职云南省第一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