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概念股一览表早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即被首次提出,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目标得以确立。
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
早在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即被首次提出,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目标得以确立。2016年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则更全方位地为“十三五”期间智能制造的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最高目标,其长期影响不容忽视,后续相关扶持政策也有望延续。
无论是中国的“智能制造2025”,还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其目的都在于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和深度结合,从而提高制造效率。据估算,1%的制造效率提升将带来10万亿美元的全球GDP增长。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丧失,人工工资上升对制造企业成本端构成较大压力,制造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与劳动力人口的快速下降对企业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倒逼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数据显示,2004年至2014年,中国成本竞争力下降了5%-9%,中国相对美国的工厂制造业成本优势减弱到5%以下。为了降本增效,由政府力推、企业力行的“机器换人”潮正加快部署中,“机器换人”的不断推进,加速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行业成长,对相关企业形成利好。
2011~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量和进口额连续5年均居世界第1位,“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2015年两会提出,与德国工业4.0战略出台时间较近,因此被看作中国工业4.0计划。虽然我国尚处于工业2.0向工业3.0过渡的阶段,但我国制造业体系完备,工业产品市场规模大。201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同时,政府积极推动,推出“中国制造2025”等利好政策,申万宏源表示,我国工业4.0相关的工业软件、机器人、智能机床、物联网、智能物流标的将充分受益。
机器人: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
工业机器人是打造自动化工厂的重要组成,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控制质量。2017~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预期平稳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估算,2017~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额预计为173亿美元,年均销量预计为39万台。相比于2013~2016年,年均销售额提升约55%,年均销量提升约70%。中国自2013年开始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制造业“机器换人”需求旺盛。据估算,2017~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销量预计为14.8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比例预计从2015年的27%提升至2019年的39%。
机器人产业链的上游是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包括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中游是机器人本体的生产;下游则是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从产业链条上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及行业应用是创造利润的重要环节。2016年,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产业链中的低端水平向高端水平逐渐转移。因此以技术自主创新为突破口,寻求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并在已有的市场份额中做深做细,推动用智能装备对机器人升级,扩大机器人应用领域,形成规模化生产。
目前国内的埃斯顿、汇川技术、华中数控等上市公司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领域也有所建树,致力于国际化水平的产品质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目前国内还没有能够提供规模化且性能可靠的精密减速器生产的企业,部分企业在精密减速器方面的研发在稳步推进,上市公司秦川机床、上海机电、双环传动已经涉足精密减速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