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下的权证市场
隔9年之后,2005年4月30日,随着《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中国证监会宜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国内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序幕,为权证再次走上中国证券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股权分置意在使非流通股取得流通权,前提是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即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而对价是以权证作为补偿。
此次权证的发行吸取了早期权证市场制度不健全的教训。在2005年7月,及时推出了《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对权证定义、种类发行上市、交易行权以及违规处罚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005年8月22日,我国内地第一只股改权证一-宝钢权证(宝钢JTB1)正式上市交易。之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推进,武钢JTP1武钢JTBl、机场JTP1等股改权证陆续上市。另外,伴随公司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发行,马钢CWB1、云化CWB1等公司权证也相继发行。
权证市场的重新启动,致使权证交易极为活跃,但是由于证券市场投资环境与市场资金流动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尽管交投活跃,但是与早期权证市场盲目参与投资已经有了很大区别。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非同昔比,2005年我国GD已经实现18.23万亿元,较之1992年的2.67万亿元,增长了约6倍,证券市场内集中了包括基金投资、公司、个人投资等一大批实力投资者。另一方面证券市场制度更加完善。2005年我国新修订了《证券法》,新《证券法》以“放松市场管制,拓展发展空间;加强规范运营,强化市场约束;完善监管体制,健全救济制度”为宗旨,为权证市场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6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权证成交金额达9389亿元人民币,超过了香港地区市场的7751亿元,仅次于德国市场的12391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到2008年6月份,沪深两市存续至月末的14只权证成交额接近18194.19亿元②,权证成交额已跃居全球第一位,见图6-1。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共发行权证54只,所有权证均是股本权证,品种单一③。行权方式局限在欧式和百慕大式,没有美式的权证认购权证的数量多于认沽权证,分别是35只认购权证和19只认沽权证。
图6-12005~2008年我国内地权证交易额
从权证产品的市场价格走势来看还是有些“非常态”现象值得深思。第一,上市首日涨幅巨大,“炒新”特征明显。例如宝钢认购权证上市首日,直接以涨停价1.263元开盘,此后几乎一直被巨大的买盘牢牢封在涨停板上,涨幅高达83.58%。首创认购权证上市当天比参考价上涨113.26%,万华蝶式权证也是上市就涨停。这种“暴涨”现象在世界权证中极为少见。
第二,权证价格波动大,市场风险凸显。以2006年上半年为例,权证市场完全演绎了由平淡到爆炒最后向理性回归的“三步曲”。一季度交易平淡,4月份后成交量明显放大,到6月初达到这波行情的顶点,整个市场全线飘红。5月份,权证平均涨幅达40%涨幅最大的超过20倍。6月中旬后,市场价格又迅速回落,可谓“大起大落”。
第三,认购认沽权证齐涨齐跌,市场价格非理性走势,令人担忧。一般而言正股上涨,认购权证上涨认沽权证下跌。但2006年5月,五粮液股票上涨,认购权证与认沾权证同时跟着上涨;茅台认沽权证上涨2.25倍,同期标的股票也上涨了24%。
市场的上述表现,一方面可能验证了权证作为衍生品,本来具有高杠杆、高风险、低成本、T+0的交易特点。高杠杆的表现形式为权证涨跌幅都大过正股,正是由于其高杠杆才吸引风险偏好者愿意接受高风险进行权证投资;而另一方面,市场中可能依然存在过度的“投机”行为使权证的价值与价格偏离于正常市场范围。如果后者成立,势必影响到我国内地权证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对此,本书将进一步展开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