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图表强调用于解读图表的方法和所检测
的时间框架无关。使用相同的规则来检测短线时间框架和长线时间框架,这种方法既有价值又很有力。它有力是因为相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时间框架。它有价值是因为它可以通过比较、对比同一股票的不同时间框架而发现大A机会。进一步说,我们可以联合行业性股票和整体市场来检测一只股票。从后,在所有三个时间框架内都能检测这些。如果你只根据一个时间框架单独交易一只股票,那必然限定了你自己对于股票潜能和陷阱的认识。
例如,观察如下两张图,它们的交易工具相同,但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在第一张图(图6-3)中,时间框架是30分钟柱状线的5日图(日间交易员的中线时间框架),而图6-4的时间框架是2小时柱状线的20日图(日间交易员的长线时间框架)。两个时间框架部分重叠,即长的时间框架包含了短的时间框架。
图6-3 30分钟的5日时间框架-2010年7月2日至2010年7月8日
图6-4 2小时的20日时间框架——2010年6月至2日至2010年7月l8日
在图6-3中,趋势呈牛市;而在图6-4中,该时间框架内趋势本应呈牛市,但却呈熊市状态。
很显然,仅仅观察一个时间框架会导致解读扭曲。这种情况不会总发生,但是许多时候它的确如此,一般而言,使用三个时间框架会增加全面理解股票真实趋势的准确性。不这么做就如同在拳击时将一个拳头缚在背后。基于新经典趋势理论的能持续获利的交易系统的核心宗旨是,利用机会并且避开陷阱。分析多个时间框架对交易员大有裨益。
从一个与之相关的意义上讲,绝大多数交易员倾向于在一个时间框架上进行交易。即便他们检测了多个时间框架(而许多人并没有这么做),最终也只是在一个时间框架上交易。我并不是指责这种倾向,而只是想指出有更好的办法。试想,如果分析多个时间框架是交易获利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与忽视多个时间框架相比,进行多个时间框架的交易难道不会带来额外的机会吗?
许多成功的交易员使用的一种常见的交易技巧是,在交易仓位上采取规模进入或离开,其目的是要避免一个许多交易新手最常犯的错误:他们自认为能够把握价格变化的高点或低点。
有观点认为要“一次买入一切”或者“同时卖出一切”,这是个严重的错误。它将市场和价格视作非黑即白——要么是独立的,要么是连续的。这种想法上的障碍是导致交易失败的重要原因。交易不是非黑即白,它充满了灰色地带。市场也不是准确的,并没有什么压倒性的均衡算法能够将价格变为它应该达到的水平,然后又反其道而行之。绝大多数时候,股票交易的价格水平不过是反映了该公司的感知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它短期反映了交易员的情绪,而不是股票的内在价值。相信市场会精确地按照事先决定的价格水平进行交易是十分幼稚的。这种情形不大可能发生,如果你依据这样的假设进行交易,很可能会付出巨大代价。
让我们回到多个时间框架的概念上。在一个时间框架上“买入”或“卖出”的价格在很多时候并不等于多个时间框架上的价格。图表通常也不是那样排列的。当它们的确相等时,识别出的某个买入或卖出的价格区域就变得很重要,然而这并不常见。更可能的情况是,不同的时间框架有不同的买入和卖出区域。此时,更实际的操作方法是在进场和出场时考虑不同时间框架的买入和卖出的价格区。
价格区
价格区一般定位为交易应该进行而不该超过的价格区城。价格区的置信度反映了它是如何被描定的,而描定反映了股票预期的供求。
价格区为技术交易提供了一个价格区域。主流的技术分析研究则提出了价格点和价格线。对比两者,后者会出现是因为一个价格区看上去很不准确,而一个点或一条线却代表着确定性、可信度和知识。不幸的是,交易员在交易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应该基于实际结果,而不是视觉或者心理印象。
实际上,没有一个指标能够一直持续准确地标出股票或市场的转折点。它就是不存在。而事实是股票、行业、市场会在寻找感知价值的同时,在一系列价格点中的任意一点进行交易。我们没有必要知道确切的转折位置,但是要能够发现大致的位置。如果我们可以持续地这么做,那么就能在该区域周围建立一个可获利的交易系统。在该系统中,交易员在交易仓位上规模进入、离开,寻求一个符合自身需要的平均价格,而不是一个准确的价格。
趋势交易需要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要建立交易策略,并充分理解回报和风险。另一个影响交易成功的因素是时机,而合理准确的时机是根据多个时间框架的分析而预测的。
成功交易的核心不仅需要适当的时机,还要了解需要进行哪个时间框架的交易。如果交易员仅观察周线图来计算潜在利润,仅利用日线图来考虑潜在亏损,那么他就不大可能成功。
它们的目的是要通过某些来自趋势测试的合理独特的概念来明确识别出区域。正如你可能猜想到的一样,交易量是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交易量能产生某些构造,让交易员在现实中能够固定支持和阻力带,从而降低进场和出场的误差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