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时切勿做的事情
不要买股票
在上一章开头之处,我们说当务之急是出售股票。然而,有了钱你应当如何去做,这个问题是次要问题。虽然有重复之嫌,我们在本章开始时还是要发出一个同样简单的忠告:不要将钱投向股票。
这个忠告看来似乎别无二致,其实就是没有什么两样。这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忠告,所以我们才不厌其烦地重复它。但是这个忠告还包含着新的、更加微妙的内容。不要为了再将钱投入股票才从股票市场中抽回资金。我们以为这么做要比想像的容易。然而,要说明为什么,我们必须要不时涉及投资领域,与我们迄今为止谈论的内容相比,这一领域技术性略强。然而,我们尽量保持讨论的简洁性。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发出一条非常重要的忠告。
不要轻信专业人士
相信自己的判断。在是否持有股票的问题上,轻信股票经纪人和投资经理的建议是不明智的。应当强调的是,在投资领域,我们并不认为这种建议对人们存有恶意。我们只是指出他们有着巨大的利害关系,他们难以完全站在客户的利益上行事。的确,若没有这种严重的利害关系,股票市场就不会发展成如今这个样子,因为大部分基金管理机构早就将手头的基金移出股票市场了。
基金管理机构和他们的客户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所指出的那样,在当今市场价值被高估的情况下,市场明年回落大约有2/3的可能性,在今后5至10年间回落的可能性就更大。本书的主旨在于指出任何明智的投资者都会权衡利弊,将资金移出股票市场。倘若投资管理机构完全为了客户的利益着想的话,他们也应当这样做。
然而,从基金管理机构的角度来看,情形会显得截然不同。股票市场过高地估计了他们的业务价值。高估的业务价值反映在他们所管理的资金量上,而不是投入业务的资本量。信誉是基金管理机构的要素。任何一个基金管理机构若降低这种信誉,必将会很快失业。
因此,对于基金管理者来说,失去信誉要冒太高的风险。如果他们卖出股票后,股市行情上涨,他们的业绩看来就会不佳,因为其他基金管理者比他们略胜一筹。投资者不会再将钱交给他们管理,他们很可能会失业。请牢记,若股票市场在未来12个月内下降的可能性大约占2/3的话,这就意味着继续上涨的可能性占1/3。如此高的风险对于大多数基金管理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继续持股并且股市又下跌的话,他们的业绩只不过是与其他竞争对手一样糟糕。所以,他们继续持股违背了客户的最佳利益。
股票市场被过高估价并不是秘密。基金管理者之所以不卖掉股票,其原因并不是他们认为市场价值估价合理,而是因为他们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若把这归咎于谁的话,这不能算是他们的错,而应当是广大投资者的不是,因为他们在过于短暂的时间内就给基金管理者的表现下定论。这种广大投资者的所作所为意味着明智的个体投资者不愿意将关键的投资决定权交给基金管理者。基金管理者无法替投资者行使是否继续持有股票的决定权。他们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存在着根本的冲突。投资者应当认清这一点。
当然,许多人,尤其是股票经纪人,矢口否认股票投资费用高昂。股票经纪人赚取的是股票销售费用,而不是客观的咨询费用。结果,人们得到他们应得的部分。股票市场在下跌时显得没有油水可赚。即使有的经纪人预测熊市来临时生意红火,可是,并没有什么生意可做。谁也无法准确把握市场时机,谁也无法预测牛市比熊市的生意红火。经纪人很少做空;头。然而,股票经纪人至少有时是做空头,这一现象的确令人振奋。我们会认为这是他们可信度的真实反映。
由于这些利害关系,股票经纪人和基金管理者的建议总是倾向于反对人们退出股票市场。是否继续持有股票,最终决定还是要靠你来做。欲做出正确决定,就必须掌握良好的信息,这也正是本书的宗旨所在。
当然,你还必然接触过其他论点,这些论点基本上是说股票市场多么诱人。你若听说过此种论点,我们建议你首先问自已两个关键问题:.
●持空头观点的人们是如何处理本书中提出的情况?最为常见的步骤是对我们提出的论点置之不理。
●你是否真正指望人们能够以毫无偏见的方式提出建议?如果他们动机不纯,他们的论点也就很值得怀疑了。
所以,我们传达的重要信息是: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在市场开始暴跌之前,大多数投资者显然并不这么做。这对于消息灵通的投资者来说却是好消息。通常,投资者显然不可能同时出售股票,因为没有买家去购买他们出售的股票。只有为数不多的幸运儿和深思熟虑人士,经过独立思考,在熊市大潮来临前脱手。他们应当感到庆幸,因为有的人根本毫无抛出手中股票的意思。
要找到能够给你提供及时准确建议的人很难。因此,如果你最终决定脱离股票的话,本章的其余部分专门就什么事情不应当做给出几点忠告。
股票无风险吗?
这里讲一个短小的道德故事,虽然看来有点离题,但并非如此。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正当牛市开始积蓄力量时,云集聪明人土的金融界想出一种新奇的主意。投资者只要握紧手中的股票,就不会有任何赔本风险。这种主意是通过自动买卖方案,养老金基金证券实际上变成单向赌注。“证券保险”就由此诞生了。
证券保险反映出这么一种罕见面有趣的组合现象:这既是; 一个聪明透顶的主意,也是一个恳蠢至板的想法。人们致认为证券保险的消亡日是在1987年10月19日。那时,当大量计算机下令抛出股票时遇到了上述小故障:人们很难同时抛出股票。必须有人买才行。若没有人或者几乎没有人愿意购买股票,股市就会暴跌,所发生的情形就是这样。
支持证券保险的计算机程序对此也毫无防备。证券保险的根本缺陷在于价格必须是“连续的”,这样证券保险才能发挥作用。证券保险的正常运作方法就是这样的。基金管理者设定能够接受的最大损失(比如10%)。若股市下跌,计算机程序应当将这种证券平衡成现金,随着证券损失越来越接近想像中的最大损失数额时,平衡成现金的程度逐渐加深。
这样,证券保险程序当然将股票抛入正在下跌的股市。这种反应是否会加剧下跌帽度仍然是经济学家们激烈争论的话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程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股市下跌速度太快,甚至自动交易都跟不上它的速度。这一奇妙的想法就这样悲惨地破灭了。如今,“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字眼在华尔街再也没有人以同样的口吻提及过。
我们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证券保险已经不复存在了,其实还仍然存在,存在于期权市场中。有迹象表明,有人通过期权市场向普通投资者兜售证券保险。随着过高估价现象的增加,你可能遇到越来越多的此类兜售方式。
通过期权市场的证券保险?
从个体投资者的角度看,通过期权市场购买证券保险的确比自动买卖方案具有某些较大的优势,但是它们根本上是一回事。明白这一点是理解期权引发的问题的关键。期权表面上看是脱离股市的另一种有效手段,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期权的主要优势是你作为投资者,将与证券保险有关的全部风险转移到期权商身上。行情下跌就是你必须为此付出的代价。
咱们看看通过期权市场的证券保险是如何运作的。假设你对我们的建议置之不理,没有出售股票。但是,你对我们所做的股市行情预测又感到扭心,因此,你准备采取保护措施以避免我们所提及的损失。期权市场就可以提供这种保护,而这当然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期权市场充斥着纷繁复杂的产品,它们具有极其复杂的特性,通常冠以σ,A, r,和μ等希腊字母。我们曾经说过,金融界是精明人士云集的地方。请不要担心,我们的论点不需要你必须懂得连续时间随机微积分。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使你明白。
为了完全避免股票损失,比如,你可以购买等现值S&P:500期权,其面值与你的证券当前价值相等。这种看跌期权使你有权以特定价格,即“实行价格”出售S&P 500所代表的证券。在此例中,如果你的期权是“等现值的”, 那么实行价格就是S&P500在你购买看跌期权时当天的水平。
假设你的证券紧密跟随着S&P 500,若在股市下跌后,比如下跌30%,你决定抛出股票,那么通过出售实际股票和兑现股票出售权,你就可以收回你在购买看联期权当天证券的全部实际价值。你实际上是进行了一次单向赌注。
但是,你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看跌期权并不会白白地送给你。我们之所以告诉你有关证券保险的故事是因为如果你购买期权,就得向期权商支付一定的费用,由他为你实施证券保险,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还包括两种重要的含义。首先,期权商必须承担其中的风险,并且赢得最大的利润。因此,你将为保险付出过高的代价。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种等现值看跌期权一年后到期时,将消耗你证券价值的7.5%。这意味着为了求得这种保护,你必须每年要从股票中赚得这笔数目才能持平,并且只有赚得12%的收益才能与存款利息相等。正如我们早先说明的那样,股票证券的历史平均收益值在未扣除成本的情况下,实际收益大约为6.5%。
这样,在一般情况下,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在支付期权之后,你的收入也不会比现金收入高。在当前大多数情况下,结果会远远不如现金存款好,比现金存款表现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你是限制了损失。如果你所购买的看跌期权与在我们举的这个例子中一样是“等现值的”,你的损失最多也不会超过当初购买看跌期权时的数额,即你的损失每年不会超过7.5%。但是,为了求得这份有限的安心,你已经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并且实际上认定股市将一路攀升,收入肯定会比现金存款要好。你并没有解除股票中的风险,而是始终保持着这种风险。
由于这种策略代价过高,人们往往购买“较现值不利的”股票期权,即这种期权只有在股市下跌到一定幅度,比如10%或者20%时,才给你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是,同样的策略也同样适用。通常,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付出的代价低,得到的保护就小。
记住证券保险的另一个原因是,期权商显然在向你提供担保时所采用的技巧与1987年之前惯用的证券保险的技巧别无二致。这些保险措施当时没有见效,也可能会再次失效。我们因此可以断定,牛市时,期权业很有可能发生大量破产的情况,重蹈巴林银行的覆辙,其他人也就变成了教堂野餐。原则上,如果你一定要购买期权的话,至少应当购买“不可能倒闭的大公司”的期权。
然而,我们还是希望,迄今为止,我们已经使你相信要避免此类向题只有不购买期权,保护证券最简单的办法是抛出股票。
在本章开头,我们曾提醒你不要将从股市抽出的资金重新投入股市。你可以尝试做的一种方法是购买基金,这样得到的保护承诺与我们上述提及的情况大体相仿。如果有人向你推销一种向股票投资的产品,并且告诉你说投资“保准会增值”,或者能够限制因股市下跌所造成的损失,实际上,你所得到的是一种带有“无形期权”的标准股票证券。
期权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你仍要为此付出代价。这种基金真正能够提供保护的惟一方法是为你购买看跌期权。他们要承担上述的所有费用,除此之外,你还要拿出一部分收益来支付投资管理费用。这种方法要想行得通,就得在基金收益欠佳的情况下暗地向你收取许多费用。所以,要一如既往地仔仔细细地阅读宜传册,然后把它扔进废纸篓并妥善管好自己的钱。
不要再将资金投入股市:“市场无关”基金
除了股票证券投资之外,另一种显而易见的方法是“市场无关”(“Market - Neutral”Funds) 基金。这种基金仍然是投资于股票,并且不主张躲避风险,而且是惟一个声称基金从总体来说是与市场脱勾的。换言之,正如我们所知,种类组合多样化的证券也会随着股市上下波动,而这种基金却不是那样。这种证券仍然充满风险,只是没有市场的“系统”风险罢了。此类基金看似提供了一种更加可靠的方法,至少它符合人们的一.般常识,即没有风险就不可能有高的回报。但不幸的是,这种优势往往是表象,而绝非事实。
该基金是如何运作的呢?我们曾说过任何组合多样化的证券总体上反映出市场形势,因此具有相同的“系统”风险。“市场无关”基金的存在难道就提供了我们的说法有误的证据吗?不是的,但是要说明其中原理的确很棘手。“市场无关”基金实际上是这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它实际上是由两种不同的基金构成,一种是“长期”基金,一种是“短期”基金。
“长期”仅仅意味着你像对待任何标准证券那样,将其作为一种资产持有。然而,“短期”意味着你将其作为一种债务持有。大多数人仅在两种情况下才持有“短期”:因透支而欠银行现金,或者通过抵押而欠现金。它实际上仅仅是一种由个人“发行”的债券。个人通常将房产作为抵押品。金融界人士原则上可以“短期”抵押任何财产,包括股票。
若基金投资于同等规模的短期和长期证券,那么基金就是与市场无关。比如市场下跌,其长期证券(所实际拥有的股票)也将贬值,但是其短期证券(所拥有的股票)也会如此,而基金的整体价值(相当于长期证券减去短期证券)不变。市场上涨也会产生同样过程。
当然,若基金实际拥有的长期和短期证券数量相等,净资产就为零。这样你就无法对它进行投资了_10因此,长期证券数量必须较大,使基金净资产为正数。这种基金仍然是与市场无关的,当然,其运作方式是两者必居其一。它要么拥有与净费产值相等的现金,要么购买股票作为长期证券,因为长期证券与作为短期证券的股票相比,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低于平均水平,而短期证券是因其敏感度高于平均水平而精心挑选出来的。"
当然,通常还必须有个圈套。只要你略加思索,会发现这里的圈套相当明显。除非“市场无关”基金管理者比其他投资者表现出色,否则他们所得到的收益与银行存款方法所得收益相比,在没扣除成本的情况下平均大体相同,但是若扣除成本,他们的表现实际上更差。
为什么呢?为了简便起见,请考虑这么一个情况,即短期和长期证券规模相同,净资产被以现金形式进行投资。如果“市场无关”基金管理者们总体来说善长挑选作为长期和短期证券的股票的话,这两种证券的收益应当与市场总体收益大体相等。这两种证券的净收益基本为零,整体的基金收益基本上就是基金净资产的现金收益。2扣除基金的高额成本后,那么你若将金钱存入银行会取得更高的收益。
“市场无关”基金能够为你带来可观收益的惟一方法就是基金管理者在进入其证券市场挑选股票方面的表现高于平均水平。某些“市场无关”基金要取得可观的收益,要么靠技术,要么凭好运气。但是,常见的问题又由此产生:你无法及时区分好与坏。鉴于“市场无关”基金的收益水平往往较差,甚至在扣除成本后还会为负数,正确的做法非常简单:不要将从股市中抽出的钱再次通过“市场无关”基金投入股市。
切勿将资金再次投入股票:海外市场
如果你无法忍受将资金只投入安全资产中这一观念,美国之外的市场能否会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收益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会更加含糊。这的确不是一种明智的策略。但是,如果你难以从股市中自拔的话,投资海外市场大概是最为不坏的选择了。它之所以不是上策是因为将投资转人海外市场就好比将资金再次投入美国市场一样,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在20世纪90年代末,大概没有哪个主要市场的价值被估价得像华尔街那样高,同样很少有市场能够提供可观的价值。这种状况一时不会改变。另外,既成的事实是当美国市场波动较大时,无论上扬还是下跌,它往往影响其他主要市场。因此,甚至本来可望提供较大价值的市场也不可能有好的前景。的确,在现代综合市场中,你可以把任何特定国家的股票市场:看作美国市场中的一只股票。在短期内,多数市场的活动很可能主要受华尔街的影响。
应当牢记的是,当你投资于海外市场时,还面临着汇率波动的额外风险。若还有什么比股票市场还不稳定的话,那就是外汇市场。
当然,至于个股,还有某些例外情况:存在着抵抗华尔街下跌趋势的市场,你若真正幸运的话,通过汇率的变化可以给你带来意外收获。问题仍然是人们很难知道什么市场是值得投贅的,什么市场是灾难性的。
但是,投资海外市场大概是最不坏的选择。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你投资于几个市场,其平均价值并不像华尔街那样被估价得如此之商,你的远期收益至少应当接近股票在美国历史上的收益水平。问题是,一般来说,市场与华尔街关系越爱疏远,你所能得到的有关那个市场的评估标准就越不可靠。尤其是q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海外市场中才能计算出来(所有这些市场的价值目前都被高估了)。如果你的确欲采取基于价值的方法对海外市场进行投资,你应当仔细察看其他价值指数的情况(请参见第6部分),你会看到采用这类指数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市场更加令人捉摸不透。
虽然我们再三强调我们不费成海外投资,倘若你一定要那么做的话,尤其不要忘记20世纪购买股票那段好时光所带来的深刻教训,这在第11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具体来说,购买股票的好年代当时看来都令人害怕。因此,作为长期投资,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寻求公众普遍认为的糟糕市场。"”然而,我们还要强调这种投资无疑要冒更大的风险,有时这比投资于主要市场的风险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当然,作为最后的忠告,由于所有海外市场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都被高估了,我们建议你把全部的钱财,而不是部分钱财,投入安全资产。
在牛市中生存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明了。你应当做的就是卖掉股票,不应当做的就是购买股票。遵照这种策略,你虽然不可能发大财,但是可以避免巨大损失。表面上看,具有发财的可能而没有风险的投资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因为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
当然,正如该书本章标题所阐明的那样,这只是在牛市中生存的一种策略。这显然不是一种可行的长久之计。你若是寻求合理收益的长线投资者,那么,你就应该重新进入股票市场,而从观念上讲,这么做最好是在牛市。股票的前景或许看来很令人可怕,令人不敢问津,但是如果你是一位基于价值的投资者,你就会知道购买股票的时机又来了。本书的下一部分将说明,如果你是一位价值投资者,这必定意味着你是一位q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