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风险与现货交易风险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价格风险回避方面的不同
在现货市场上,价格风险一旦发生很难回避,而在期货市场上回避价格风险成为可能,且只有在期货市场上才能转移现货市场上的价格风险。
在现货市场上由于商品的让渡与其空间位移同时开始,随着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风险也随之转移;再加上对于现货市场中的价格风险,保险公司一般不予受理,这就给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
如果想强行回避风险,就可能产生以违约风险、信用风险取代价格风险的现象,对生产者、经营者来说同样得不偿失。期货市场的出现就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了回避风险的机会和场所。
因为期货市场具备了如下进行风险回避的条件:
①时间序列差的存在。
由于期货市场是期货合约的买卖,从合约成交到履约要间隔相当长的时间。这种不同时间序列带来时间差,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机会不断地进行调整,同一品种有从远到近的多种不同的到期交割期的合约,一系列价差和相应的跨月套利投机者的存在,为进行风险回避提供了可能性。
②期货合约的可转让性。
期货市场允许在合约未到期前自由转让,这样在合约到期前,买方和卖方都可以通过买卖合约的方式来对销原合约而不一定非要在合约期满时进行实物交割,大大有利于风险的回避。
③风险管理费用的降低。
在期货市场中,交易者集中在一起按统一的规格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这就降低了风险管理的费用。
④风险喜好者的存在。
在期货市场中只要支付一部分少量的保证金就可以做大买卖,这就吸引了大量的风险喜好者-投机者的参与,从而有利于把风险从厌恶者手中转移到喜好者手中,有利于降低市场上整体风险厌恶倾向的程度。投机者的参与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使价格变动得以连续,买卖都易找到对手成交,非市场风险得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总风险均匀地得到分散。
2,收敛周期方面的不同
由于预期价格机制不同,在现货市场上价格波动的收敛周期较长,期货市场价格的收敛周期较短。
所谓预期,经济学的含义就是决策者就那些与决策相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所做的预测。对未来的预期在决策中是至关重要的,而预期是否正确与其所掌握的信息是否充分有直接的联系。
在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将导致人们的错误决策。在现货市场中,商品生产者按现货市场价格来预期未来的价格,因而现货市场存在着一种静态的预期价格机制,本期价格取决于本期的产量,本期的预期价格等于上期的现货价格。这种静态预期价格机制必然导致市场周期波动,从而形成商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蛛网模型”,即第一周期的过剩紧接着是第二周期的短缺,第二周期的短缺紧接着是第三周期的过剩。。
3,信用风险产生方面的不同
现货市场中容易发生合同不兑现的情况,从而导致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产生,而期货市场中由于保证金和每日结算制度以及其他严格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程序的制约,这种风险出现较少,尤其是在健全的期货市场以及健全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构成的市场体系中,可以避免这种风险的出现。
从上述分析可看到两种市场价格波动的特征如下:
(1)无论是现货市场还是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都是存在的;
(2)非竞争的现货市场价格风险远远大于完全竞争的期货市场的价格风险;
(3)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特点是大起大落的发散型,而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是波幅小、波动频繁的收敛型;
(4)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变量是某个影响因子的线型函数(比如1988年秋之前是价格放开的政策,1988年之后则是限价、限消费、限出口的政策);而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变量是响应因子群的非线型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