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的农业政策
近年农产品供求的改变引起市场对政府施予农产品法案的注意,尤其是小麦及饲料性作物的政策,政府施予农产品的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
1.稳定市场价格。
2.保证足够的供应。
3.维持出口的竞争力。
4.为农夫提供合理的收入。
1973年的“农业及消费者保护法案”(Agriculture andConsumer Protection Act)是要鼓励生产以满足预期将会大幅增加的需求,此法案将1974年至1977年的生产都包括在内,这法案施行的结果使一般农作物的生产都不受到限制,而部份农产品的需求却达不到预期增长,大量的剩余因而产生。美国政府于是在1977年蘑行“食品及农业法案”(FoodandAgriculture Act),即实行价格保护行动,去应付大量的生产过剩,这一法案包括1978年至1981年的生产。
1977年的法案目标是要在不影响农作物价格的大前题下去减低生产量,其主要内容有二:第一是鼓励耕地的搁置(acreagesct aside);第二是农作物储备计划,目的是要将过剩农产品放进政府的仓库内,此等农作物在三年内都保留在储备内,除非市场价格高于政府支持价格的某-百分比,方可在市场上销售。这法案实行后大量衣作物因市场价格的低跌而大量存入政府仓库内,尤其是小麦及玉米。市场价格在1979年夏季再度上升,原因是耕地的减少及市场可销售的农产品持续不足所致,于是政府又规定那些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官方支持价格(或称解放水平)的作物,必须由政府仓库内提出,由农夫购回。
1981年初的高度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急升,因而引致部分农作物生产大幅增加,因为当时世界经济正处于高利率及面临衰退的危机,加上预期大量生产过剩,商品价格因而趋低。由于以上压力,新的“食品及农业法案"终于在1981年12月产生,可是玉米的产量仍甚巨大,以致价格不断下降,逼使国会再次进行立法去控制生产以期稳定价格。
以上是有关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影响农作物价格的简史。投资者假如能对政府过去或未来在农产品政策方面有深入了解,将会使其在作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的分析有更准确的判断。政府可用来左右市场价格的工具包括:
1.耕地的分配。
2.市场配额。
3.直接津贴。
4.价格的支持。
耕地的分配及市场配额的功用是影响农作物的种植,而在价格的支持方面,最常用的是政府的贷款(Loan),此款是直接贷予农夫。此款的目的是要在收割期将农作物从公开市场吸纳到政府仓库内,而且可以使农作物的生产过程更具计划。当预期产量大于需求时农夫对政府的价格支持计划更感兴趣,因为市场价格必低于政府的贷款价值。在分析政府价格支持计划对农产品期货的影响时,我们必须要留意只是少数地区的现货价格高于政府贷款值,并不能代表整体市场的价格。即使市场价格比政府贷款高,且超出的额度不少的情况下,也不表示农夫就没有兴趣参予这一计划,因为农夫不可以利用这笔贷款来应付巨幅的季节性开支,而且一般说来政府所收取利率较市场低。
如果农夫最后决定不偿还向政府所贷的款项时,他可以选择将抵押的农作物交给联邦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名Commodity Credit Corporation简称CCC。CCC的库存量通常在农作物的市场价格较政府的支持价低时大幅增加,CCC的责任是要按照联邦既定法律,在不影响政府的价格支持计划及市场秩序下,去处理手上的库存。此外,CCC也会留意海外市场的销售情况,在某些情形下,他会协助国内出口商海外市场的促销,或许按照国会的PublicLaw480(简称PL480)通,过以物易物形式和一些没有足够外汇购买该种农产品的国家通商,甚至于有些时候以捐赠形式把过剩的农作品送予友好国家。
二、汇率因素
其他国家对美元汇率的改变都会影响商品的供求以致价格,外国买家在购买美国农产品时必须以美元付款,如这一国家的币值上升,即表示以美元作价的商品价格下降。例如:若美国玉米每蒲式耳的价格为US$1.00,而外国买家的币值升值10%,他目前便可以等值的货币多买10%的美国商品;以玉米来说,其价值便下降至90美分,相对来说,比其他国的玉米价更便宜,因此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便上升。如果这种货币的升值并不是暂时现象而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话,则美国玉米的需求便自然会上升,其价格也同时上升,其价格上升幅度主要视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性,一般由需求水平及其他生产地区的竞争力来决定;反过来说,假如美元币值上升,则其效果恰好相反。
简言之,外币汇率的变动所引致美国商品的供求变化是基于以下的因素:
1.汇率改变的方向,是指相对升值或贬值而言。
2.美国作为该商品的供应者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3.外国买家对美国的重要性。
4.其他供应商的影响力。
5.其他主要供应商的币值升降对于其买家的影响。
反之,以买家的身份来分析,美国的进口也受到其币值升降的影响,分析方法亦和以上讨论一样。但是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分析是假设了自由贸易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交易国家并没有外汇管理制等。汇率的改变对期货合约价格影响的最佳例子可从英磅对美元关系来说明,可可、原糖及黄铜的期货合约在美国及伦敦的期货市场都同时有交易,只是报价的单位不同而已。假设英磅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则会引发投资者买进伦敦市场的期货合约,而同时在美国期货市场抛出同一商品的合约以套利,其基本概念是,伦敦市场的商品价格必会因需求上升直至完全撤消因英磅对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压力为止。用市场术语来说,这一行为是谓“套利行为”(Arbitrage),套利的意义具体来说,是指投资者利用商品或期货合约在两地或两个不同市场价格的差异,同时买进及卖出以套取其差额,方法当然是在较便宜地方买进而同时在较贵的地方卖出。
三、国际市场消息
理论上战争的威胁可引致重要商品的价格上升及抢购。原糖、可可、咖啡及铜的供应等往往会因为缺乏运输工具或出口的暂时禁制,引致价格突然上升,虽然在美国生产的商品并不会因为这些消息而受影响,但若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则商品也会因缺少出路而跌价。总言之,商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本身的供求因素,但突变的国际消息如战争、罢工等都会引起短暂的波动,各种商品的主要产区若发生暴动、政变或战争,都会使该种商品的供应受到威胁。此外,其他如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的共同体农业政策的决策都会影响美国的商品价格,因为欧洲十国所组成的市场的购买力对美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力极大。因为有些在欧洲共同体里生产的农产品是借着政府的极大津贴才可继续,然而此类产品的剩余部份往往成为美国的竞争者。此外,欧洲共同体也会对某类商品的进口加以限制以保护其内部市场。
四、天气及农作物生产情况
反常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产及价格有重大的影响,其中干旱的影响最重要,严重的干早甚至于可使农田难以灌溉或施肥;极度严寒、过薄的霜雪或过早溶雪,也会影响秋天播种的植物。1972年原苏联冬麦因过早溶雪及覆盖的雪层比要求为薄,而引致严重破坏;同时1972至1973年度澳大利亚也因干旱及水灾影响,而使小麦大幅减产;美国1983年干早造成大豆及玉米的产量剧降。
农作物生产情况除天气外,还有病害的影响因素。反常天气及植物生产情况,对于主要生产地区的影响会在实际数字公布以前已经出现。牲畜方面的疾病如霍乱(Cholera) 不但使价格上升,更严重的情况甚至侦需求转移;一般在发现疾病时都被忽略或当作影响轻微处理,直至病菌迅速蔓延的时候,价格已经大幅上升。
五、国际间的商品协议
现在国际间的重要商品协议有以下各种:
1.国际糖协议(International Sugar Agreement)
2.国际小麦协议(International Wheat Agreement)
3.国际可可协议(International Cocoa Agreement)
4.国际咖啡协议(International Coffee Agreement)
这些协议的原则是要维持商品的价格在一个范围内,例如当价格上升至某一个水平时,会员国只准按既定的限额卖出该商品,或者价格低于某一水平时,各会员国都不准抛售该商品。虽然过去的经验显示,此等协议实际功效不大,因为常有成员国犯规情况出现,但也不失为参考指标。
六、国际贸易协定
这种协定近年来对美国市场有重大的影响力。例如1972年美国对原苏联及中国大陆贸易的开放,1975年10月美国和原苏联所签署的玉米和小麦的五年贸易协议,就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这一协议使美国农产品的市场得到扩展,而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大陆在贸易方面的融资也使美国农产品受到威胁,最直接的要说是大豆及玉米,这因素非常复杂,因其中常涉及政治因素,但身为期货市场参予者也应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