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背后的境外投资人,大多是财务型投资人,其对流通性要求比较高,且大多是重视基本面的理性投资者。QFII主要通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价差来获利。QFII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其行为只是对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和日常经营行为、环境变化做出被动的买入卖出的行为。由于自身的投资特点和政策限制,一家QFII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权必须少于总股本的10%。
q私人资本基金(PE)和产业投资者则都是属于参与公司治理的主动型投资者,他们一般要求进入董事会,甚至在股权安排上,少数PE和大多数产业投资者是要求控股的。在股权分置状态下,PE和产业投资者进入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方式大多是协议转让非流通股。PE和产业投资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一般都大于10%,从而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
QFII的投资特点、启示是什么?
一、2005年中期QFII持股现状
1、持股家数及持股数翻番 加速进入A股市场
统计显示,在1364家已披露半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在十大流通股中QFII持股家数已达到93家,持股数66698.45万股。而在2004年年底,QFII持股家数仅有47家,持股数29699.75万股,持股家数和持股数均出现翻番迹象。与市场连续下跌、部分基金公司的恐慌性抛盘形成鲜明对比,人弃我取,QFII继续积极做多A股市场。
2、跻身封闭式基金三大投资主体
除直接持股外,QFII通过大面积增持封闭式基金加大投资力度的现象也十分惹人瞩目。2005年中期报告显示,QFII现身38家封闭式基金的十大持有人,比2004年年底时26家有显著上升。而同期QFII的总投资额达到17.1亿份,较2004年年底上升221.4%,首度跻身封闭式基金三大投资主体,成为封闭式基金第二大持有人。其中,花旗环球持有基金同德6033.42万份,比例达到12%,成为该基金第一大持有人,也是QFII首次成为封闭式基金的最大持有人。相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封闭式基金是一种流动性较弱的产品,而在保险机构普遍驻扎的情况下,其流动性更差。今年上半年,随着股市的连创新低,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连创新高,6月份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一度超过40%,单只基金最高折价率超过了50%。随着部分封闭式样基金存续期的临近,同时A股市场正逐步摆脱底部,QFII适时抓住其潜在的套利机会,获益不菲。
3、人民币升值预期是QFII加速投资原动力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资产的升值和外币债务的贬值。今年4月以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日趋升温,而汇率上升预期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股权投资成本的降低,对QFII而言加速介入A股市场可以获取投资收益和汇兑损益的双重收益。另外市场估值的进一步降低也增加了QFII的投资信心;而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也使我国股市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大为减少,这些因素均促使QFII继续加大投资我国证券市场的力度。
二、2005年中期QFII持股特点分析
1、在持仓相对稳定中积极调整持仓结构
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是QFII一贯追求的目标。2005年上半年,QFII持仓保持相对稳定,积极增持行业龙头股的特征仍未改变。以2005年6月30日持股市值数据统计来看,QFII持股市值较大的股票分别为中兴通讯、G宝钢、燕京啤酒、G上港、爱建股份、海螺水泥、中集集团、兖州煤业等,持股市值均超过1亿元以上。对应持股较大的QFII公司为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恒生银行、花旗环球等。从2005年中期QFII持股市值在4000万元以上(表2)的QFII持股明细中可以看出,瑞士银行、花旗环球、德意志银行等几家QFII对A股的投资持积极态度。
与一季度相比,海螺型材、古越龙山、燕京啤酒、九芝堂、瑞贝卡、丰原生化等个股继续为QFII持有,其整体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均超过4%以上。在稳定持有价值股票的同时,QFII也积极调整持仓结构。上半年QFII对部分市场号召力极大但盈利处于高峰的篮筹股进行了减持,最典型的是长江电力和盐田港,QFII已全部退出其十大流通股东行列。与一季度相比,2005年中期,QFII放弃对安泰科技、马应龙、山西三维、黑化股份等26家公司十大流通股东的占据。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QFII新增仓股票19只。另外部分盈利处于低谷的公司再度受到QFII的青睐,如海螺水泥,QFII在一季度积极增仓的基础上继续增仓至4000万股以上,占流通股比超过20%,而其中期业绩每股不足0.10元。数据表明,买入业绩稳定增长或处于盈利低谷的周期类股票是上半年QFII的主要投资思路。
2、弱化行业 精选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从持股行业分布看,在QFII集中持股的公司中,行业特征并不明显,具有行业龙头地位和长远发展潜力的股票才是QFII的最爱。如被集中增持的长春燃气、通威股份等均是行业中优势企业,可以说中期QFII继续体现了稳扎稳打优质企业的投资风格。在QFII集中持股公司中,绩优公司被集中增持的迹象更为明显,在93家公司中,2005年中期每股收益超过0.20元的公司近40家,同比净利润增长率超过30%的达到32家。瑞贝卡、新兴铸管、新钢钒、锡业股份、丰原生化等多家绩优公司,其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均有4席以上是QFII。扎堆持有相同股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QFII相同的价值标准,而如此高度集中持股进一步佐证了这些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3、积极参与G股板块的投资
由于股改后G板块的股价涨跌将更多地依赖公司基本面,深谙投资之道的QFII对该类个股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在股改试点初期,国内投资者一度纷纷抛弃试点股,导致部分试点股股价大跌。而其时QFII则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积极吸纳进行股改试点的股票。部分QFII在试点名单正式公布前就积极买入,部分QFII则在方案公布后开始买入或增持G股。QFII的普遍观点是,全流通以后给QFII带来更大的好处是A股的估值从此可以在国际水平下进行比较和选择,他们的优势将会更突出。半年报显示,G申能已有花旗和瑞银两家QFII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行列,G韶山、G新和成、G传化、G三一、G龙盛、G中化和G华靖等个股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均有QFII身影,其中或是首次现身如G韶山、G新和成、G传化,或是增持如G三一、G龙盛、G中化。半年报后,以QFII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加大了对试点个股的投资力度,已有荷银、美林、汇丰、雷曼等多家QFII大量增持试点公司股票。
4、中小板虽有涉猎但总体持股份额不大
由于中小板公司的流通盘普遍较小,2004年上市以来QFII对其总体的关注度并不高。2004年底QFII持有的十大流通股股票无一中小板个股;2005年一季度仅有G海特一家现身十大股东中;而在2005年中期,G新和成、G传化、G中捷、登海种业和成霖股份等5家中小板个股均出现QFII的身影。其中,G新和成、G传化和G中捷三只个股均为雷曼兄弟独家持有,持股仅在20万股左右;登海种业和成霖股份持股份额相对较大,其中成霖股份由汇丰银行、美林国际和瑞士银行合计持有266.16万股,持其流通股比例超过5%。总体而言,QFII对中小板个股所投资的比例并不大,在股改的试点阶段,适当参与市场热点可能是其持股的主要原因。由于借助股改中的良好对价,中小板中不少公司出现阶段性的价值提升,同时,中小板很多为民营企业,大股东往往有兑现的意愿,全流通为大股东实现愿望创造了条件,较高的对价幅度使这些个股具备一定的炒作价值。但是,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是QFII的一贯目标,其介入中小板仍是以其基本面的业绩为基础,从持股的5家公司看,中期每股收益均较高,最差的成霖股份也有每股0.18元,登海种业则近1元。
5、持股风格偏好有所不同
从中报持股结构看,QFII持股仍然具备风格上的某种差异。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瑞士银行获批投资额度已高达8亿美元,占目前所有QFII获批投资额度的20%,2005年中期其投资规模也独占鳌头。统计显示,瑞士银行在新钢钒、南宁糖业、丰原生化、G上港、G宝钢等3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榜上有名。其中,投资规模较大的包括:持有G宝钢7726.18万股,位列流通股股东第三,占流通A股比例1.99%;持有燕京啤酒4443.11万股,位列第一,占流通A股的比例高达14.9%;持有G上港1415.45万股,位列第三。除瑞士银行外,各获得4亿美元投资额度的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也风头强劲,前者在14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现身,其中投资较大的是持有中兴通讯1839.46万股,位列第二,占流通A股比例6.09%;;后者在11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上榜,投入较多的是G宝钢,持有5820.39万股,位列第五,占流通A股比例1.5%。从瑞士银行等这三家老牌QFII持股情况看仍延续了以往作风大气的投资风格,在市场公认的大牌篮筹股中现身。瑞士银行似乎继续“贪大”,加仓买入燕京啤酒和福耀玻璃等多只股票。
与这些大牌机构不同,去年7月获得资格的比尔及美林达-盖茨基金会则相对钟情中小盘股票。这家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夫妻命名的QFII中期已现身7家上市公司之中:石油济柴、广州友谊、南海发展、美克股份、通威股份、黑牡丹及益佰制药,其中广州友谊、黑牡丹及益佰制药三只个股均是新增股票。另外大和证券、富通银行和雷曼兄弟等机构则也善于独自寻找市场机会。如富士通偏好上海本地股,雷曼兄弟则喜好中小板个股。
三、QFII投资启示
1、操作以注重中长期投资回报为目标
在2005年上半年市场寻底过程中,QFII仍积极增持的操作行为惹人瞩目。积极增持试点股,集中增持绩优成长股和介入中小板的全面进攻态势表明QFII在市场整体处于弱势环境下仍在积极挖掘投资机会,与基金或券商的一味强调防守形成鲜明对比。而分析认为,这一操作思路的背后是QFII注重中长期回报,他们没有国内基金频繁的业绩排名压力和赎回压力等外围不利因素困扰,操作上更能灵活应对。
2、凭借丰富经验 适时抓住机遇
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也使QFII能更好地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如QFII对部分处于盈利低谷的周期性股票的增仓就是很好的明证。国内机构对我国宏观调控反映过甚,其表现就是全面回避周期性股票,全面进行防御性投资。而QFII具有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尽管他们对我国宏观经济及上市公司业绩见顶也存在一定的担忧,但因多次经历过经济周期,QFII懂得如何把握这类股票的建仓机会,更看重中长期的投资回报。近期市场表现优异的古越龙山、南宁糖业等QFII重仓股也不是传统的价值股,积极介入这类个股也许也是基于中长期回报的预期。曾有分析认为,QFII有在亚洲新兴证券市场如韩国、中国台湾等投资经历,也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经验。当国内市场在千点附近徘徊,机构投资者仍在苦苦观望、犹豫不决时QFII已大规模进场抢筹;而其去年底开始不断加仓买入封闭式基金也体现了其“先知先觉”的超凡判断力。相比QFII,国内机构投资经理则缺少海外经验的历练。
3、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战略投资目光
今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拉开序幕。在境内投资者极力与上市公司就股改对价进行博弈的同时,QFII即以其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感悟到管理层推进股改的决心与信心,感悟到股权分置改革已经成了当前中国社会一项重大的政治性任务,他们纷纷建言流通股股东放眼未来,看重试点公司今后业绩的提高,对行情也表现出与基金完全不同的判断。而当管理层利用种种可能的手段推进股改行情时,基金唱衰做空,纷纷抛弃试点股,QFII则不断增仓参与。从目前QFII的种种表现看,积极参与股改行情,有短期利益的驱动,但更多的是向管理层示好,“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获得管理层的首肯,以求将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证券市场,“懂政治,识事务”本来应该是基金等众机构投资者早已领悟的“真经”,但本次股改行情基金和券商却痛失机会,与股改行情错失交臂。QFII尽管涉足中国证券市场仅仅区区几年,但QFII即对中国情已有较深刻理解,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战略投资眼光锐也体现了QFII对市场判断的功力。
4、慧眼独具 善于捕捉挖掘个股题材
从中期持股情况看,上证综指上半年跌幅17.17%,而同期93只QFII中期重仓持股中跌幅超过综指的只有22家,其中5只个股与综指跌幅相差无几,抗跌性明显。2005年二季度,上证综指跌幅9.18%,而同期在93只QFII中期持股中有37只个股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个股多达23家,整体表现依然强于大盘,体现了QFII的机会捕捉和个股挖掘能力,值得国内投资者借鉴。
价值投资理念是QFII的一面大旗,他们在看重公司基本面的同时,更注重公司题材与概念的挖掘。从中期QFII持股情况看,稀缺资源类公司、高成长性公司和现金流充裕公司等QFII都可收罗囊中。数据显示其重仓持有股票中外运发展、广州药业、丰原生化、古越龙山、通威股份、沪东重机等个股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实现强者恒强的王者风范。在2005年中期新增仓股票中,广州友谊、南宁糖业、长春燃气、山东药玻等个股均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
从QFII重仓持股的市场表现看,其“挖掘题材”-“培育题材”-“适时兑现”的运作轨迹十分清晰。如果少量建仓后市场表现不佳或对个股基本面考量出现偏差,QFII会毫不忧郁地适时剔除该股。而一旦个股题材独特,QFII也会集中扎堆介入。G龙盛、瑞贝卡等个股均是QFII集中增持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