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平准基金是怎样运行的?
有观点认为,所谓平准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来“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从广义上来讲,“平准基金”亦可理解为,政府为稳定金融体系而设立的基金。
在国外,为应对金融风险,一些国家曾建立过类似基金。这些基金在拯救股市的同时,亦在银行、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发挥作用,成为国家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稳定器”。
日本共同证券基金:力挽狂澜拯救股市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许缘发自东京 说起日本证券市场崩盘,人们大多会想起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日本股票市场“一泻千里”的场景。事实上,在1965年,日本证券市场也曾出现过“证券恐慌”,不过在日本政府先后成立的两个救市基金帮助下,负面影响并未广泛波及。
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造就了股市的繁荣。自1955年至1961年,东京证交所股价平均指数从372点上升到了1549点,同年7月18日甚至冲顶1829.74点;股票交易量也从380亿股增加至了483亿股,日本股民完全沉浸在了牛市的喜悦之中。但快乐是短暂的,恐慌很快就代替了喜悦。由于投机过度,1962年起日本证券市场快速从高位下跌。
在当时的日本政府看来,这次股票市场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问题过多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爆发,该轮“股灾”也视为可影响到包括银行等金融系统整体安全的证券危机。1963年12月,时任大藏省长官田中角荣召集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三菱银行、野村证券、大和证券首脑连夜商讨救市方案,并在1964年1月11日发动14家银行和4家大型证券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共同证券基金,资本金为25亿日元(当时汇率为1美元约合360日元)。
然而,当时日本证券市场拥有着1000亿日元以上的卖方压力,上述25亿日元资本金实为杯水车薪。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日本大藏省和日本银行(央行)1964年10月再度出手拨出特别融资额度,并于同年11月将共同证券资本金增至300亿日元,同时配有1000亿日元银行团协调融资和845亿日元特别配额,以供共同证券随时力挽狂澜拯救股市。
1964年,作为救市基金,日本共同证券基金共向股市投入1905亿日元资金,相当于当年股票总市值的约6.9%。这一举措也令日本股市在当年上涨了50%,日经指数也随之收复1200点关口。
1965年1月以后,以银行业为最大出资方的日本共同证券逐渐枯竭,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同月,由证券业主导的日本证券保有组合成立,以野村证券濑川董事长为首的证券业救市方案继续扮演救市角色。该基金最终于1969年1月份解散,其所获得的收益高达490亿日元,其中一半捐给了资本市场振兴财团,这也为日后日本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来源。
如果说银行主导的日本共同证券保住了股指成分股,那么券商主导的日本证券保有组合则有效地稳定了股指成分股以外的股票,日本两大救市基金互为补充,为稳定金融市场作出巨大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本轮救市与大藏省长官田中角荣的决断密不可分。彼时,大藏省手握金融和财政政策大权,加之田中角荣和时任首相池田勇人都热心于稳定股票市场,田中更委任三菱银行总裁宇佐美出任日本银行行长,这一举措加强了大藏省、央行和银行团之间的稳定关系,也减轻了三个利益方因救市而可能出现的矛盾,令救市更为顺畅。
德国金融市场稳定基金:助银行渡过次贷危机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饶博发自法兰克福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破产,全球金融危机拉开序幕,德国部分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购买了大量美国次贷资产受到严重冲击。全球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支持银行间市场,刺激经济增长。德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措施,保护和支持金融市场。德国通过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法案,成立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2008年10月,金融市场稳定局(FMSA)在法兰克福成立,这是一个专门用来管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的机构。
2009年,德国颁布了金融市场稳定法案,金融市场稳定局正式成为了联邦财政部下属的一个联邦公共法律机构。2011年初,德国通过重组法案,金融市场稳定局开始同时管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和重组基金。
金融市场稳定基金的目的在于保持德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重塑银行、社会金融行业的商业信心。该基金不仅用于直接救助金融机构,同时也通过增强金融机构的韧性来保持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在金融市场稳定基金的帮助下,一些德国的金融机构得到了重组。在必要情况下,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持续会为德国的信用机构提供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有“三种武器”。一是担保。金融市场稳定基金可以为金融机构新发行的债券或者其他种类债务提供担保。这些债券一般为36个月或者60个月到期。按照违约风险的不同,金融市场稳定基金将为每一次担保收取0.5%到2%不等的费用。希望能得到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担保的金融机构应该有重组的资本,担保的上限依被担保金融机构的资本规模而定。
二是资本重组。资本重组的目的是给予银行必要的资本。金融市场稳定基金可以通过购买银行增发的股票或者通过不公开参股入股方式来帮助银行进行资本重组。
三是清算机构机制。银行能将其结构性证券以及包括不良贷款等“有毒”的非战略性资产转移到清算机构,也即人们所说的坏账银行。通过转移风险,银行能迅速满足资本充足率需求,减轻压力。
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影响,2008、2009年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为帮助德国商业银行,德国政府通过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投入182亿欧元(1欧元约合6.74元人民币),获得了德国商业银行25%加1股的股份以及价值164亿欧元的不具有投票权的股份。之所以是25%加1股是因为德国相关法律规定,超过25%的股份就将使得股东对德国商业银行出售给第三方或者分拆等决定拥有否决权。
2011年和2013年,德国商业银行分两次偿还了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所有的不具有投票权的股份。截至2013年5月底,德国政府在德国商业银行的股份降至17.2%。德国商业银行也成功渡过了危机。
俄罗斯反危机基金:防止经济因制裁“崩盘”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继业发自莫斯科 去年底,俄罗斯政府酝酿2015年反危机计划时,俄罗斯经济正在经受着严寒。为了让经济平稳着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俄罗斯政府不惜动用普京所说的“安全气囊”。
所谓的“安全气囊”其实为俄罗斯两个举足轻重的基金,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
在去年底俄财政部副部长涅斯捷连科称,2015年至2017年可能从俄罗斯联邦储备基金中支出约1.5万亿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9.12卢布),用于俄联邦政府预算融资。动用这笔基金则是为支持政府反危机计划,创立反危机基金。当时,俄罗斯还暂停从联邦预算中向福利基金拨划资金,以图在2015年节省3090亿卢布,划归至反危机基金中。
反危机基金作为俄罗斯反危机计划中的一环承担着“紧急救火队员”任务。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长乌柳卡耶夫表示,反危机基金着重支持受到制裁影响难以为继的投资项目,优先支持对俄经济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企业以及实体经济部门,其中对石油企业与国防企业的支持甚至不用企业偿还。
据俄罗斯财政部介绍,政府以确定反危机计划中,预计2015年1700亿卢布规模的基金中,500亿支持农业,522亿支持劳动力市场,200亿支持工业产业实施进口替代。
首先向受到制裁切实影响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政府应对危机计划中,提出通过贷款补贴、国家担保、外贸银行再融资及银行注资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支持。其中基金的作用就包括保障企业的流动资金保持在一定规模。受制裁和危机影响,在2015年1月,俄罗斯企业流动资金40%的比例是向银行贷款,有的行业贷款率占比达到80%。基金还支持政府调整存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并直接向一些行业的企业提供贷款。在2015年前两个季度从反危机基金中的此项支出约有200亿卢布。
基金通过补贴形式刺激对农机、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需求,拉动内需保持经济活性,同时支持国家机构完成政府采买。在社会领域,资金主要流向为降低失业率。
如今,在反危机基金的帮助下,俄罗斯经济及金融体系正逐渐恢复元气。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7月13日说,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但可控:由于中央政府、中央银行、议会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俄罗斯经济最坏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发表演讲时也表示,俄经济并没有出现预测中的那种“崩盘式”的严重危机。
平准基金历来都是调控大盘指数用的,他们的任务不是赚钱,他们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不能让大盘疯涨,也不能让大盘暴跌以致崩盘,他们是在维护国家利益,他们操作起来是绝对不叫印花税的,工行最近一路走强,就是因为有不少思想黑暗的主力分子,想把中国股市推倒,吞噬中国人民的血汗钱,有个黑暗基金经理曾经口出狂言,要把中国股市打到两千点以下,要把中国的各个基金一起消灭,到时候他们又会再一次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进场来抄大低,即得名,又得利,何乐而不为。
在资本主义国家,很早以前就有过这样得资本大鳄,各个国家为了防范国民利益不为大鳄吞食,纷纷成立平准基金,维护股市稳定,防止过过度投机,成效非常显著。
而今中国股市也要经历这样一场生死考验,工商银行则当仁不让担负起神圣使命,与一些怀揣着罪恶思想的金融大鳄相抗衡,一较高下,从结果来看,首次战役应当是初战告捷,一旦股市走稳,平准基金则缓慢抛出手中股票,腾出资金为下一次的战役而做准备。
所以,当大盘脱离险境的时候,工商银行的使命就已经结束,又会象大海一样重归平静。
市场现在传言纷纷,说工商银行要上十元,我想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可能最终上当的又是一些无辜加无知的百姓散户。
久旱逢甘霖,用这句话来形容最近几日的回暖行情给数月来沉浸在大盘跌跌不休阴影中的人们所带来的抚慰效果,一点也不为过。如果说经过大盘指数的几日回升,投资者的信心就得到了充分的恢复,自然是有些言过其实。不过,从各大财经股票论坛的气氛来看,人们对各种传言的预期正悄然朝着乐观的方面转变,其中,平准基金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尽管监管层有关人士出面澄清了平准基金已经入市的传言,但是,坊间对此仍然是津津乐道。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调查显示,逾半数的投资者均对平准基金入市表示期待,更有人认为市场本次反弹与之息息相关,“这起码表明,投资者对于政策出手稳定市场的期待值与信心有所回升。”
不过,平准基金毕竟不仅仅是热情呼吁的产物。尽管此番平准基金入市的呼声并不是首度出现,但是,它对于A股市场而言,仍只是一个“陌生人”。目前,世界上动用了平准基金的国家和地区只有日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因此,在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时,这三个实例就不得不提。
根据资料,这三只平准基金中最为值得一提也是惟一运作成功的一只,就是香港的盈富基金。根据资料,香港的平准基金诞生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之际,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巨鳄索罗斯的冲击,当时的香港特区政府指示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入市,大量购入优质蓝筹股票,以此稳定金融市场。最终,特区政府成功击退国际炒家,但代价是付出了1181亿港元外汇基金买入了33只恒生指数股,占总市值的7%。在金融市场恢复稳定后,特区政府于1999年11月决定成立盈富基金,依靠其逐步有序地出售手中“官股”,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抛售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与香港的成功相比,台湾与日本的平准基金运作乏善可陈。目前人在台湾的理柏基金研究机构中国大陆及台湾研究主管冯志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台湾的平准基金称之为“国安基金”,是一种常态性金融稳定安排,通常依据特别法律成立。“它的启动条件和授权范围均有明文规定,通常是政府在股市大跌的时候启动,以期通过稳定市场信心来‘救市’,但因常逆势而为或过于高调,而遭到别有用心的市场资金的狙击,不仅效果不明显,政府资金还被‘大吃豆腐’,因此,现在国安基金启动通常较为低调。”与台湾的状况类似,上世纪90年代,为了挽救暴跌的股市和低迷的经济,日本政府从1992年开始数次动用邮政储蓄基金入市。日本邮政储蓄是日本最具实力的金融机构之一,其资金规模达240万亿日元。专家介绍,日本政府每次动用邮政储蓄基金及其他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进入股市,在当时均有一定效果,但由于日本经济整体处于衰退期,政府的“救市”政策与宏观经济面背道而驰,所以,股市的反弹往往难以为继,下跌的趋势难以避免。
如此看来,我们是不是只消效法成功的案例,将香港平准基金的模式“拿来”为我所用就行?业内专家似乎并不这样认为。
有研究人士在网上相关论坛发表评论指出,“追溯盈富基金成立之前港府的市场干预行为可发现,动用外汇基金拉抬恒生指数的出发点并非拯救股市,而在于维护整个香港金融市场的安全。其目的跟平准基金专为拯救股市有着本质的区别。”专家学者也纷纷对媒体指出,从性质上看,今天国内的形势和当年香港的形势还是有所不同的。虽然同样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是当初香港市场是面对国际金融炒家,其所威胁的是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因此方才动用平准基金这样的“重拳”。冯志源也对记者表示,“盈富基金是港府1998年‘汇率保卫战’的副产品”,“此后并未动用过任何平准基金”。
事实上,动用平准基金“救市”,是对自由市场原则的背离,制度本身就存在争议,即便是运用成功的香港特区政府,理论界对其举措也一直存在争议。
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是否选择平准基金的问题上,我们在看到香港盈富基金的成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平准基金在日本与台湾的难有建树。抛开政府以资金来“救市”所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不谈,仅就当前市场呼声颇高的平准基金入市可以防止股市大起大落这一点而言,考虑到当前市场的制度环境尚不完善以及资金的聚散往往过度跟风政策等因素,能否推出,起码在当前时点上是否适合推出,还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