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基金入场后的表现有什么?
监管层的救市大招终于“落地”。
7月5日晚,证监会[微博]发布消息称,央行[微博]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而在市场人士看来,央行为证金股份提供流动性或意味着“中国版”平准基金的登场。
“中国式的平准基金最终确定为‘证券金融公司+央行流动性’,无规模表述充满了想象力,意味着这个流动性可能是无限量的,直至市场最终恢复正常秩序。”中国社科院教授刘煜辉[微博]表示,“剩下的就是稳定市场的交易策略的选择。我估计是期货+现货一起干。IC500将成为决胜的引领性指标。”
所谓的“平准基金”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这种基金可以通过对证券市场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资价值凸显时买进;在股市泡沫泛滥、市场投机气氛狂热时卖出的方式,熨平股市非理性波动,达到稳定证券市场的目的。
那么类“平准基金”的设立将带给股市怎样的改变,参考部分历史资料或能找到一些答案。
以日本为例,1995年6月,在日经225指数从1994年6月的21000点下降至不足15000点时,日本股市平准基金登场,而日经225指数则在一年后再次回到20000点之上,并一度超过22000点。
无独有偶,在1998年8月份,香港的外汇平准基金入场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恒生指数则从不足8000点一路上攻达16000点之上,涨幅近一倍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亦有部分市场曾先后两次设立平准基金进行救市,但其效果并不明显。
1990年5月,韩国设立平准基金后,KOSPI指数并未扭转下跌趋势,从800点附近一路下跌至600点,而在同年9月份再次设立股价保证基金后,其股指一路震荡并再次下行,直到1993年1月探底至500点。
平准基金是一种政策性基金,其根本职责是实现证券市场的稳定,防止暴涨暴跌。外汇、国债、粮食等市场都有平准基金,而股市平准基金就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以法定方式建立的基金。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香港政府动用118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购买香港股票,全力对抗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国际炒家不断抛空股票,港府则全力买入。经过14日的“激战”,香港政府成功击退炒家。
虽然股市平准基金在股市非常时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国截至目前仍然没有自己的平准基金,也许是管理层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也许是时机还不成熟。但笔者认为,平准基金对于中国股市来说非常必要而且也已经具备推出的条件,A股市场已经实现了全流通,制度性缺陷正在得到改善。而由于A股市场过重的政策市性质与内幕操纵行为,股市经常出现过度波动,有时下跌也会出现刹不住车的情况。这无论是对广大的股民,还是对实体经济,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和谐。而平准基金则能够在关键时刻担当救市的大任,以免股市遭受恶意做空,危及实体经济。
既然A股市场现在没有平准基金,那么平准基金的动向是不是就没有参考意义了呢?笔者认为,目前中国股市虽然还没有推出自己的平准基金,但同样有一股力量正在履行着平准基金的义务,那就是“汇金公司”。这话从何说起呢?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汇金公司)是由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依法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的国有独资公司,目前控股、参股机构包括六家商业银行、四家证券公司、两家保险公司和四家其他机构。其官方的定位明确地表明,汇金公司的一举一动,实际上代表了国家的利益,代表了管理层的意图。因而,汇金公司总是会在关键时候出手,通过对绝对控股的下属上市公司进行增持操作,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同时传达管理层对市场的维稳信号。因而,汇金公司的每一次出手,基本上都能够带来股市的上涨。
2008年9月,股市连续下跌,上证指数跌至约1800点。2008年9月18日,汇金公司为确保国家对工、中、建三行(指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宣布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并从即日起开始有关市场操作。消息一出,投资者无不雀跃。正是汇金公司的这一举动,点燃了投资者做多的热情,股市出现了强劲上涨。次日,股市大涨,上证指数上涨9.45%,如图所示。
据报道,素有“吴市场”之称的吴敬琏,突然“背叛”自己的立场,旗帜鲜明地高调支持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救市。此举令人诧异,而且一反常态,语出惊人。他认为,现在股市出现问题,政府救市是应该的。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顽疾并未根除,一些人因此发财,而普通股民却利益受损。无独有偶。就在吴敬琏发表“救市论”的前一天,一向代表着股市市场派最高理想的美国,也突然发布紧急命令,采取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等主要大型金融公司某些类型的沽空行为进行限制的极端救市举措。
前面更有《人民报》发表社论,希望央行平准基金分批逐步进入救市,直到市场进入稳定发展轨道。甚至新华社也被戏称为“股评社”。现在连最反对政府干预市场的“吴市场”都主张平准基金救市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当政府必须在维护市场经济原则和保护本国金融安全二者间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时,所有政府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我的疑问是:难道真是需要平准基金“救市”吗?平准基金如何构成?何时入市?我曾经对平准基金提出看法,戏谈《当平准基金被套的时候》。一嘟观点是,现在是由于美国危机引发的国际游资对石油、粮食与大宗商品价格炒作,形成了全球性通胀,同时利用通胀和市场做空机制对全球股市进行了做空。我国市场虽然没有做空机制,但是,作为国际证券市场的一个部分,我国证券市场的做空也存在国际游资的刻意所为。这里人们一直在把公募基金作为砸盘“黑手”,一嘟在原来也分析过恐怕公募基金也是在背黑锅,市场上存在九股以上的力量博弈。一嘟也质疑过庞大的国际游资在我国蛰伏何处?有人说,他们在银行寻求15%左右的平稳受益,恐怕天真了。
对政府会不会推出平准基金,起码市场的认识是难以统一的。政府推出平准基金,似乎更多不是在为我们的证券市场 “救市”,而是在与国际游资做空全球股市进行博弈。我们石油补贴推高国际游资对原油的炒作;我们的外汇贮备不断购买美国国债,推动美国不断印刷美元,转嫁危机;再来一个证券市场的博弈,全部都乱套了。再来一些所谓经济专家的嚷嚷,再包括央行前期已经搭错了紧缩政策的应对之策,现在时刻都想着加息来应对人民币流通性过剩。可以说面对金融安全的挑战,我们应当理清问题,理清思路,战略研究,为我所用。
一个简单问题,成立了平准基金什么点位入市,2500点?还是2600点?平准基金肯定是一个底线托市,到此点位就收集对指数影响巨大的大盘蓝筹股,向上脱离该点位就不会动作了。如果平准基金成立,到不了入场点位怎么办?市场现在实际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对宏观经济面发展的认识问题,说到底还是信心问题。股市有平准基金入市,房市呢?其实人们提出,讨论的至少是短期内无法实现的事情,然后反过来说,利好落空,机构借此打压市场,其实这是近期制约市场转好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实一些当前实行单项制度收费,看看市场效果再作出进一步市场对策。
可以说,国际原油的泡沫破了,大趋势是下跌,短期内高位整理。全球股市呢?全球股市的做空已近尾声,国际游资很快就可能反手做多,美国“两房”危机处理一旦见效,马上采取加息举措,收缩银根,就回收了为了制止经济危机释放的过度投资,制约了国际热钱,削弱了国际性通胀的压力,全球股市就会随之转暖,我们平准基金可能什么作用都没有发挥,我国恐怕又要防止经济过热了。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这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也是金融危机潜在风险。
一嘟前期反反复复讲过,当前所有的一切都应当放在更大的背景下观察,这是世界格局变更的大事件、大博弈。当前,我们应当适当减缓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同时加大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对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产业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切实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缓经济增长与出口贸易的回落速度,采取藏富于民的策略,切实有效扩大我国的内需,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又好又快的增长。真正提振市场信心,是改变当前市场趋势的关键。
在目前股市暴跌以及北京奥运即将举办的情况下,新华社7月1日所发“股市通信”一文所传达的稳定信号是十分明显的。
今年的中国股市,勇夺全球股市跌幅第一,根本原因,还在于“大小非”的大量减持及带给市场的悲观预期。
的确,在股市疲软的时候,再融资所引起的资金供求关系的紧张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影响,但随着消息面的明朗,再加上再融资的真正进行有一段时间,由再融资所造成的股价非理性下跌应是短期的,投资者会逐渐回归理性的操作。特别是曾引起股市动荡的平安再融资的延后,因此,把后期A股市场的大幅下挫归咎于再融资是不恰当的。
比起再融资来,大小非减持不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更由于它实际的抛售行为,而实实在在影响股价。大小非的狠命砸盘并非由于或者并非主要由于看淡股市和宏观经济走向,更是出自应对贷款困难、变现资金的需要。减持大小非在这种情况下是增加企业流动性的最佳选择。大小非的减持以及由此造成的股市重心不断下移,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股市的预期和信心,而股市的每一次暴跌又使得大小非更坚决地减持,如此反复,恶性循环。据估计,大小非的股本含量高达20多万亿元,因此,要全部承接大小非减持,即使把18万亿的储蓄都搬出来也不够。在目前的非常时期,管理层如果不进一步规范和约束大股东的减持行为,那就有可能不是阵痛的问题,而是造成股市崩溃。所以管理层必须拿出政治决断,出台限制大小非的减持措施。
不过,这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类似于价格管制,要解决大小非的问题,须使企业的资金链不吃紧。所以,治本之策似乎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松从紧的货币政策。但目前看来,在高通胀的背景下,紧缩的货币政策似乎一时半会不会放松。这种情况下,要使股市不再出现连续非理性的暴跌,还得依赖政策力量来维持。目前,一个可行的政策选择是将中投公司引入A股市场,充当平准基金的角色,以维护市场运行的稳定。
平准基金的作用是在股市剧烈波动时,通过逆向操作,稳定市场。在全球股市跌声一片时,亚太各经济体当局正考虑注入巨资以托市、救市。鉴于中国目前还没有股市平准基金,中投公司正可以代替平准基金发挥稳定股市的作用。而且,这也不违反中投公司自身的投资原则。中投公司已先后入股海外市场的黑石和摩根斯坦利以及我国香港市场的中铁。姑且不论投资于上述公司是否亏损,这表明作为政府主权基金,中投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是允许的。
近日证监会公布修订的上市公司收购规定,将上市公司股东增持豁免申请由“事前申请”改为“事后申请”,终于得到了央企的正式回应,汇金公司也应各方预期,前来助阵。分析认为,大规模“主力部队”的出手,不仅有利于增强多头“大小非”的持股信心,同时还能展示上市公司的“内秀”,发掘其真实的低估价值。
中国证监会将上市公司股东增持豁免申请由“事前申请”改为“事后申请”的这一“维稳”举措,得到了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积极响应,大股东增持个案日趋增多。
在这场各方与“大小非”抛售的博弈中,科达机电[-0.35% 资金 研报]、广东榕泰[-0.22% 资金 研报]、安徽合力[-0.79% 资金 研报]、海信电器[0.00% 资金 研报]、广州国光成为最新加入多方阵营的力量,周末纷纷公告了其大股东增持事宜。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份以来已有超过20家公司密集发布有关增持公告,公布其大股东已经发生的增持事实以及预告后续增持计划。统计数据还显示,8月中旬以来,沪深两市大股东增持行为已达90多例。其中厦门钨业[0.29% 资金 研报]、山西焦化[0.10% 资金 研报]等公司被大股东连续多次增持,此外还有中国远洋[0.24% 资金 研报]、保利地产[0.67% 资金 研报]等大鳄现身。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的最新表态,则被市场看成央企即将出手,增持其控股上市公司股份的号角。再加上汇金公司宣布驰援助阵,备受各方关注的大股东增持与“大小非”抛售之间的博弈,有望形成新的格局。李荣融强调说,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积极力量。
单从央企控股的数量,就可看出“主力部队”的规模。数据显示,在沪市,央企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有180多家,在深市主板挂牌的约120家,中小企业板还有黔源电力[0.14% 资金 研报]、中钢天源[-0.16% 资金 研报]、中工国际[0.00% 资金 研报]等央企下辖上市公司。两市上市央企总量达300多家,占沪深两市1658家总数的18.09%。
和讯首席分析师文国庆对此认为,如果真正的大股东在增持股票,“大小非”问题就不会是问题。
事实上,汇金公司的增持行为立即获得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证监会发言人当日就表示,汇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对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有数据显示,仅汇金公司控股的工行和中行,其股票总市值就占上海股市总市值的14%。而汇金控制的银行股和国资委控制的央企股份,占了上证指数[-0.18%]40%的权重。
然而,大规模“主力部队”出师加入这场与“大小非”抛售的博弈,显然不仅仅限于当前的信号意义。分析认为,从更积极的角度来看,还能借此展示上市公司的“内秀”,即发掘其真实的低估价值。
事实上,今年半年报显示,除了与财政部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工行35.33%,汇金公司作为中行和建行的第一大股东实现了绝对控股,其持股比例高达67.49%和59.12%。汇金公司对其增持行为称,这样是为了确保国家对工行、中行和建行等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控股地位,支持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发展,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
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高管的增持,意图可能表现在加强控制权、为融资等需要维持市值、对上市公司产业价值重新认识基础上的长期投资等方面。央企和汇金的此番大规模出手增持,从短期来看,的确带有救市的色彩,但从长远来看,显然更多的是出于上市公司价值重估的考虑。“国资委的表态,表明国有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低估的状态已有清晰认识。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也对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