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基金成功失败的案例有哪些 ?
本次“救市”会议受到各界高度关注,证监会最终形成什么救市方案,直接关系到投资者下周一的投资选择。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个可能的方案是设立平准基金。具体而言,券商按移交的筹码市值入资平准基金,成为股东。平准基金的资金来源为央行贷款,盈亏由股东自负。具体内容第一财经未能证实。
周六(4日)上午11:30左右,由肖钢主持的券商大佬会议结束。第一财经在现场看到,约三十多位券商人士集体走出富凯大厦。他们有的面带笑容握手道别,有的切切耳语,有的忧心忡忡,之后纷纷离去。
成功案例:香港成功狙击国家金融炒家
平准基金最成功的例子当属香港政府1998年的对国际金融炒家的一场成功的狙击战。1998年8月,索罗斯等一批国际炒家发动冲击香港联系汇率和香港股市的"立体式"袭击。一方面索罗斯联同其它财力雄厚的"大鳄"指挥旗下基金大手沽售港元,三度冲击在港奉行多年的联系汇率,港元兑美元汇率从高位迅速下降。同时,至1998年8月14日,恒生指数已下挫至接近6500点,是当时近5年的新低,港府决定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动用了118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购买香港股票,炒家不断抛空股票,港府则力接沽盘。经过14日的"火拼",港府终成功击退炒家:8月28日恒指以7829点收市,成交额达790亿港元,创出单日成交纪录的历史性新高。随后,香港财政司立即注册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入市"行动中购买的股票。到2001年为止的32个月中,香港政府当时动用的外汇基金已经尽数回笼。同时还赚回1100多亿。2002年,外汇基金通过盈富基金,将手中的港股平稳地转入香港市民的手中,顺利完成了"救市"的历史使命。
失败案例:日本对抗国际投资基金失败
日本政府的“托市”政策则由来已久。在最近10年间,为了对抗国际投资基金的影响,日本政府经常在股市下跌时用邮政储蓄基金入市购买股票,以扭转股市的跌势。然而,由于整个日本经济不景气,整体而言,始终没有像1998年的香港外汇基金那样起到作用。
日本的平准基金运作并不理想。日本政府曾经为了对抗国际投资基金的影响,最近十年间在股市下跌时动用邮政储蓄基金入市购买股票,以扭转股市的跌势。但效果并不明显。
平准基金切实发挥所期望的效果,关键在于平准基金所面对的股票市场是否是一个完善的市场,市场所处阶段的宏观经济面是否良好,是否支持股市有一个向上的走势。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平准基金何时介入、如何介入将是个难题,把握不好将会加剧市场的不规范、延缓市场的自我修复与发展时间。结果可能是既不能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又将使平准基金本身亏损累累。
1998年我国推出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试图实现双重目标:一是通过投资组合追求基金自身的增值为投资者带来最大收益,二是承担市场稳定的功能。新投资基金的规模已达550亿元,但运行过程中其稳定市场的功能并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为投资基金设定的两个目标本身是相互矛盾的。因为这些投资基金主要来源于民间的基金收益人,他们追求的目标理所当然是回报的最大化,反映在基金的管理人身上,其首要任务就是实现自身赢利的最大化,本身并没有稳定大盘的义务。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有限,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基金经理利用其资金优势操纵股价成为可能,加之现行基金价值的评价标准主要为基金净值,定期公布的基金报告迫使基金经理追求帐面净值的最大化。因此,无论投资基金的规模达到多大的水平,都无法担当“平准基金”的重任,要稳定证券市场,必须重新设计专门的基金。
上周,市场关于平准基金的讨论与模糊消息骤然增加。本报辗转获悉,来自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的一份《建立股票市场稳定基金、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于稳定股票市场的政策建议》与此甚为关联。
该报告匿名特约研究员,2008年10月30日从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向该中心的MailingList(邮件列表)名单发出,特别注明“供内部讨论”。报告累计5页,核心内容3页,另两页为买入标的股票清单。
据悉,该报告作为“政策建议”已递交高层。
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余永定证实了该报告的真实性。该中心一位研究员表示,可能是身份比较特殊不愿意署名,不过中心已经收到不少反馈意见,在业界反响很好。同时监管层对平准基金一直都有考虑。
另悉,11月的第一周,高层持续数天召开相关会议讨论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与会者包括各监管机构的领导与专家学者,会议基本围绕宏观经济保持增长以及股市、楼市展开,亦涉及平准基金的成立。
专家向记者表示,讨论观点激烈。国务院层面认为,必须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针对股市的平准基金正在加紧研究和调研。同时,也有建议国务院研究银行开放 “专项贷款”事宜,“专项贷款”的用途可能将用来支持央企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另外,考虑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现状,商业银行在信贷结构和投放地区上也会有些调整。房地产市场仍以稳定发展为基调。
推出时机成熟
报告认为,A股持续下跌,跌幅高达73%,政府的两次重大救市未果。
由于受到国际主要证券金融市场、新兴市场持续下跌以及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的担忧,10月中下旬以来,A股市场又开始新的一轮下跌。
报告估计从2008年7月到现在,包括基金户数在内的证券账户,平均每户亏损额超过5万元,损失超过60%。涉及近一亿城镇家庭。
报告指出,在益严峻的国际、国内金融、经济形势下,借鉴各国目前维护股票市场稳定的经验,以及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金融保卫战的经验,建议政府尽快建立股市平准基金,选择合理时机,合适点位,宣布对50只上证综指、深圳综指中的权重股(这些成分股票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有良好业绩支持)进行无条件买入,从而构建一个股市指数稳定的资金长城,传达给投资者政府明确捍卫股市、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信心。
6000亿-8000亿规模
在资金来源上,报告指出应该采用外汇储备基金划拨、财政部特别拨款或者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筹集,建议由中投、证监会和社保基金联合成立专门管理平准基金投资机构,负责操作此项基金。同时,大型国有企业由于运营资金比较紧张,为了保持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资金需求,不建议出资加入此项股市平准基金。
截至2008年10月27日,上证指数为1723点,上海交易所40只权重股票流通市值为1.3432万亿元,深圳交易所10只股票流通市值为1904亿元。50只股票市值共1.536万亿左右。
报告认为,根据以往数据推断流通市值中约有30%左右为基金、保险、社保、中投等机构投资者持有。因此如果在目前的点位托市,假设将目标股流通盘全部买入 (假设基金、社保保险全部不卖出),约需要资金1.07万亿左右资金。假设在1500点左右托市,全部将流通盘买入,约需要9300亿资金。在实际操作上,买入流通量的1/3左右,约3000亿-4000亿元资金就足够护盘,因为两市每日总成交在500亿-600亿元,实际上每日能有效买入的量为成交量的10%-20%,连续买入20-30天,控制流通盘的30%左右,加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30%左右,整个局势就稳定下来了。
因此,报告建议政府宣布成立6000亿-8000亿的平准基金,并明示在1500点之上对以上50只股票进行完全托市,显示政府维持市场稳定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要求国有控股企业解禁流通股和现已回购在3年之内1500点以下不能减持;基金、社保、保险、中投的资金在1500点以下不能减持、砸盘。这样,就能坚定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确保上证指数在1500点左右能够稳定下来。
作者认为,估计中国经济最长能在未来5年内重新走入上升通道,那时,股市市净率应当回到1.5-2的稳定区间,则在未来5年后,股市平准基金将会至少获得约20%以上的收益。
介入时机1500点
报告指出,此次平准基金干预股市,应该是在这个自然的底部之上,目的就是不要让非理性的因素将指数压低在这个之下,使投资者恐慌,股市最终崩盘。如果选择点位不恰当,托市资金消耗太大,相应的效果就不明显,甚至会使市场重新走向下跌的过程。如果选择相对底部、以及品种股票(大盘蓝筹股)进行干预后,不但能够稳定投资者的信心,而且还能够获得长期的收益。
上一轮熊市低点——千点时期市净率为:1.5倍左右。这也成为本轮下跌来的重要参考指标。
报告认为,如果市场跌到1.5倍市净率时,相应上证综指的点位应该在1500点左右。考虑此次经济调整更加剧烈(比1997年、2004年要增加20%的下行空间),我国经济增长超过10%,未来3年至少能维持在8%左右,二者部分对冲,估计市场市盈率应该在10-13倍,市净率应该在1.3-1.5倍左右,极限应该在1倍左右。
因此,报告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下行的极限空间在800-1000点左右,此时托市已经没有意义了。如果要有效防止恐慌性抛售,关键就是保住1500点(正负10%)左右的中值区间,托市才有意义。
报告认为,“在1500点以上托市能够具有稳定股市、避免恐慌的作用。这是平准基金托市的有效点位,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