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港平准基金规模的简单介绍:
平准基金最成功的例子当属香港政府1998年的对国际金融炒家的一场成功的狙击战。1998年8月,索罗斯等一批国际炒家发动冲击香港联系汇率和香港股市的"立体式"袭击。一方面索罗斯联同其它财力雄厚的"大鳄"指挥旗下基金大手沽售港元,三度冲击在港奉行多年的联系汇率,港元兑美元汇率从高位迅速下降。
同时,至1998年8月14日,恒生指数已下挫至接近6500点,是当时近5年的新低,港府决定干预股市及期指市场,动用了118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购买香港股票,炒家不断抛空股票,港府则力接沽盘。经过14日的"火拼",港府终成功击退炒家:8月28日恒指以7829点收市,成交额达790亿港元,创出单日成交纪录的历史性新高。随后,香港财政司立即注册成立了外汇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入市"行动中购买的股票。到2001年为止的32个月中,香港政府当时动用的外汇基金已经尽数回笼。同时还赚回1100多亿。2002年,外汇基金通过盈富基金,将手中的港股平稳地转入香港市民的手中,顺利完成了"救市"的历史使命。
盈富基金(港交所:2800 )是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一种投资信托。投资者可透过购入盈富基金,而买入代表恒生指数的证券组合。盈富基金单位在交易所买卖,以500股为一手。而该基金的目标是提供紧贴,或跟随恒生指数表现的回报。而基金的信托人为道富银行及信托公司全资附属公司State Street Bank and Trust Co. (Hong Kong) Ltd。
"1998年,亚洲面临金融风暴袭击,香港金融市场遭遇国际对冲基金的投机狙击,国际资金大量抛售股票使香港股市遭受巨大冲击。在1998年这个背景之下,香港政府采取主动干预市场的措施,用外汇资金买进大量恒生指数成分股,维持了市场的稳定。一年后,香港政府打算将持有的一篮子股票以一个有秩序的方式出售,于是,1999年11月,盈富基金应运而生。”雷贤达向记者介绍。盈富基金是港府“汇率保卫战”的副产品,目的是为了“消化”此战后积聚的大量“官股”,而不是为了稳定证券市场。
盈富基金首次公开发售的基金单位为333亿港元(约43亿美元),为当时亚洲市场除日本以外最大的首次公开发售。自公开发售后的一年内,大约有 1404亿港元的恒生指数成分股通过盈富基金的持续发售机制下售回到市场。到2002年10月15日最后一批待沽单位完成认购时,加上过去期内收取的股息及其它收入,盈富基金共套回资金约1649亿港元。可是,盈富基金的发售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多次跌破净值,甚至无人问津。历尽险阻,直到2002年10月15日,盈富基金最后一批待沽基金单位终于完成认购。
雷贤达说:“盈富基金发行之初,由于很多投资者担心之前香港政府买入的股票现在卖出,会对市场产生冲击,认购并不积极。但随着后来市场的走稳,以及政府还提供折扣优惠和赠送红股,以增加投资盈富基金的吸引力,很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参与了认购。只要对香港市场长期看好,就可以买入盈富基金,不需要有选股方面的担心。另外,盈富基金又是当时市场上的一个对冲工具,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卖盈富基金在期市和股市反向操作,对冲风险进行套利。于是,盈富基金的交投也非常活跃。”
在A股持续半年多的暴跌之中,平准基金成为投资者普遍期待的一项重大利好措施。
“政府应尽早设立平准基金,维护股市健康稳定发展,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表示。
曾在港股保卫战时推出的盈富基金对当前A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英皇证券研究部副总裁林建华认为,内地金融形势有别于1998年的香港。盈富基金是香港政府1998年“汇率保卫战”的副产品,目的是为了“消化”此后积聚的大量股票。
林建华还强调,平准基金的基本功能是抑制股市的非理性波动。这一方面是指大盘的非理性波动,另一方面也包括个股的暴涨暴跌。因此与盈富基金不同的是,在没有强大的外来资本恶意破坏的情况下,平准基金的功能在于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增强股市的抗风险能力。
“平准基金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吴祖尧表示。
此外,有分析人士担心,平准基金入市干预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比如投资者乘机抛出手中的股票,从而挤出股市中的资金。1998年香港政府入市干预后,就出现了这种“挤出效应”,香港政府成为大买家,大量投资者兑现后持币观望。但是,在金融危机过后,1999年香港股市逐步回升,于是香港政府推出“盈富基金”,使政府手中的股票逐步回到投资者手中。这也是平准基金应予以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