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股市分析]IPO堰塞湖又回来了,现场检查需要常态化
2月26日,在证监会最新一期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总体成效明显,市场各方反映积极正面,企业踊跃申报上市,IPO排队数量增长较快。
事实也确实如此。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份以来,关于注册制排队时间拉长,企业IPO上市拥堵的讨论就开始在市场上逐渐发酵。市场普遍感觉IPO企业排队在增多,IPO堰塞湖又回来了。而根据统计,截止2月末,沪深两市IPO总排队家数已高达752家,其中:已过会266家,在审(含中止)企业486家。按去年的发股速度,这752家排队企业差不多满足A股市场两年的发行量,A股市场的IPO形势又变得严峻起来。
其实对于A股市场来说,IPO堰塞湖是一个正常现象。毕竟中国的企业有那么多,有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末,中国有企业数量3858.3万户,而对于那些干得稍微有些规模与业绩的企业来说,都有一个上市的梦想。而A股市场注册制的试点,又缩短了这些企业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因此,有大量的企业来到A股市场寻求上市的机会,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没有几百家公司排队,那也表明A股市场太没有吸引力了。因此,IPO堰塞湖的出现是A股市场充满吸引力的一种表现,也是中国企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现。
当然,IPO堰塞湖如果太大的话,也会影响到企业IPO的进程,尤其是如果让一些好企业排队太久的话,这会导致优质上市资源的流失。因此,有必要让IPO堰塞湖加速流动起来。也正因如此,不少人将希望寄托在IPO加速发行上,甚至期待着全面注册制能早日推行,以此来加快新股发行的速度。
但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的。毕竟新股发行需要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即便是全面注册制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新股发行不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市场就会加速下跌,就会走向低迷,最终新股发行也就难以为继,新股发行就会自动减速,甚至面临着新股发行失败的危险。因此,即便是全面注册制,其新股发行同样也不是无节制的,同样需要考虑新股发行带给市场的承受能力问题。因此,在注册制的背景下,A股市场要完全消除IPO堰塞湖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将IPO堰塞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让IPO堰塞湖内的公司能够正常流动,甚至让一些优质公司、政策扶持公司做到快速上市,这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于这一点,完全可以采取市场化发行的方式
对于市场化发行,目前通常的做法仅限于市场层面上,比如,尽可能加快新股发行节奏,新股发行价格由市场来决定。但这仅仅只是市场化发行的一个层面,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IPO公司层面的,即新股发行公司也由市场来决定。而不限于按IPO申请的时间来排队。对于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企业,可以优先上市;对于业绩优秀或成长性看好的公司,也可以优先上市;承诺推迟减持套现的公司,给予投资者优厚分红方案的公司,也可以优先上市。然后以打分的方式来排位,积分越高的,越可以提前发行。通过这种市场化的选择,让一些好公司、优质公司能够加快IPO的步伐,达到率先上市的目的。
当然,要加速IPO堰塞湖的流动,控制IPO堰塞湖的规模,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将IPO公司的现场检查常态化。目前对IPO公司的审核主要是采取“听故事”的方式,IPO公司材料写得好,故事讲得精彩,企业过会也就比较容易,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就是负责审核的委员们自己都不敢打包票。
而针对这种发审方式的不足,管理层引入了现场检查的模式。不过,目前这种现场检查只是一种抽查,能抽到的公司通常都是极少数。而这种现场检查的结果却让人大感震惊。如今年1月31日,证监会发审委发布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情况”(第28号公告),20家被抽查的企业中已有16家企业终止IPO申请,终止比例高达八成。按照这样的现场检查结果,如果对IPO排队公司全部进行现场检查,那么IPO堰塞湖很快就可以消退了。因此,IPO现场检查常态化是清理IPO堰塞湖一个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