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看股市]七亏二平一赚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需要财富效应
在12月22日证监会召开的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布署明年的工作时表示,要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易会满同时表示,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
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这是资本市场一直都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实际上,早在2002年3月,在当时的全国“两会”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就提出希望8万多亿储蓄更多地流向资本市场。“8万亿储蓄”就是当时全国居民的全部储蓄。从此,居民储蓄进股市就一直成为资本市场关心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也时常会被一些高层人士所提及,直到12月22日,这个话题又再次被易会满主席提起。
居民储蓄进股市或者转化为投资,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显然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的。虽然此前的8万亿储蓄并没有流向股市,但却在银行里越长越大,如今已超过90万亿的规模,甚至超过了目前A股市场80万亿的总市值。只要其中的十分之一流向A股市场,就可以在A股市场掀起一轮大牛市行情。这是A股市场的投资者所梦寐以求的。
那么,为什么居民储蓄并没有流向股市呢?或者说并没有大规模地流向股市呢?究其原因在于股市对于居民储蓄来说缺少吸引力,股市缺少了赚钱效应。因为A股市场一直都是一个融资市场,投资者在A股市场七亏二平一赚,这个市场注定投资者是亏损的。在这种情况下,居民储蓄又如何敢于向股市流动呢?毕竟当今社会居民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居民可不敢拿自己的血汗钱来打水漂。
当然,最近几年,股市也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那就是中小投资者赚钱难,但投资基金赚钱却较为容易。股市的赚钱效应在投资基金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这也导致了近两年投资基金的热销。因此,此次易会满主席在提出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时,还提到了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言外之意,就是居民储蓄通过购买投资基金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
引导居民储蓄通过购买投资基金的方式进入股票市场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基金投资同样面临着两大问题。其一,基金的利益与持有人的利益并不一致,基金容易做出损害持有人利益的事情。其二,基金获得投资收益的方式难以持久。最近几年基金之所以能赚钱,主要就是抱团取暖的结果。但这种抱团取暖的做法将一些优质股、白马股的股价都推到了高处,继续抱团,抱的就是市场的投资风险。因此,购买投资基金同样也不是居民储蓄的安全选择。
因此,要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关键还是需要股市的赚钱效应,而不是靠投资基金抱团来赚钱。如果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包括居民储蓄在内的各种资金自然都会向股市里流动。而要营造这种赚钱效应,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赚钱效应的直观表现是股市行情的上涨,但行情上涨显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其背后需要有上涨的动力。而上涨动力的形成,则是多方面的因素合成的。
比如,股市不能只是为融资服务,需要平衡投融资关系。如果只是为融资服务,一味追求IPO,股市只能是横向发展,而很难纵向发展。又比如,股市为融资服务时,也需要对服务对象严格把关,让优质公司上市,而不是让垃圾公司上市。毕竟只有优质公司才有可能给予投资者以回报,而垃圾公司上市只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再比如,严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如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必须从严惩处,而不是皮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此外,投资者保护需要落在实处,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只有把投资者保护落到实处,才能增强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
要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重要的还是要把股市自身的事情做好,增加股市的吸引力。否则,居民储蓄进股市就只能是市场的“单相思”。也正因如此,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显然是符合中国股市发展现状的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