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股市分析]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可遵循先易后难原则
日前,“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成了“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就成了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是国人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为此,“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十四五”规划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特别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也反映了中国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十四五”规划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但如何将美好的蓝图变成现实,这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老百姓不少就是低收入人群,他们期盼着“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能够落在实处
实际上,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为解决这个问题,“十四五”规划提到“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但要将此落到实处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就“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来说,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要落实这一条是比较容易的,但低收入群体显然不在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而是以中小企业居多。而就中小企业来说,只有效益上去了,工资才能保持合理增长;如果效益上不去,甚至持续亏损,别说工资增长机制了,企业还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
再比如,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除了农民拥有土地之外,城市居民是没有土地的。同时资本也不是低收入人群的优势选项,与此相对应的使用权、收益权,低收入人群其实很难拥有。所以,以此来增加低收入人群要素收入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
那么,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呢?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着手解决。
首先是提高企业退休员工的工资水平。企业退休员工工资偏低是一个客观事实,虽然从2005年以来,退休人员工资实现了16年连涨,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退休职工工资偏低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刚退休的员工,在企业上班时还能拿到三千、四千的工资,一旦退休了就只能拿到一千多元的退休工资,有一种“返贫”的感觉。因此,对于退休人员的工资,有必要从政策上予以调整,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工资,最低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六成。通过这种政策性调整,避免企业退休职工工资过低而成为低收入群体,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收入差距。
其次是提高城市低保水平、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不论是城市低保对象,还是最低工资对象,二者都是城市低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这两大群体的收入水平,对于提高整个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不少城市的低保水平目前还只有七百、八百元,甚至更低,这个标准可以适当提高。而在工资改革方面,虽然企业工资的调整,政府方面不便干预,但最低工资标准,任何企业都是要严格执行的。因此,在提高企业工资收入方面,可以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可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收入的50%。
此外,就是给农村老人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或养老补贴。农村老人是没有退休金的,而且很多地方的农民也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习惯,所以农村老人基本上也没有养老金。农村老人如果不能做事了,基本上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为解决农村老人生活困难问题,最近几年,政府也给农村老人送去了温暖,比如给五保户家庭送去了“五保金”,给高龄老人送上了高龄津贴。这个做法可以进一步完善。比如,五保金可以再提高一些。高龄津贴可以改为养老补贴,享受养老补贴的起始年龄下调到60岁,比如6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100元,7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200元,8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300元。让更多的农村老人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