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股市分析]25年还不够,仍需要时间孕育,T0太奇葩了!
日前召开的金融委第二十五次会议在部署资本市场工作时提出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基于此,本人提出了“提升市场活跃度 不妨实施T 0”的建议。
这一建议在市场上得到回应。比如,中国证券报记者4月12日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T 0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适当性要求、配套制度的完善要求都比较高,还需要时间孕育。同时也有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表示,提升市场活跃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推行T 0交易,应从促进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中长期资金不断入市、强化分类监管创新三方面出发提升市场活跃度。
在金融委提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的大背景下,在A股市场实施T 0,这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料,市场上还是有不同的意见,而且这声音还是来自比较高的层面,不仅有来自大券商的“首席”,而且还有“接近监管人士”。
但这些不同的声音,其实是很值得探讨的。比如,“接近监管人士”称,T 0交易制度对投资者的适当性要求、配套制度的完善要求都比较高,还需要时间孕育。就“要求比较高”来说,为什么美国股市、香港股市等市场就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呢?A股却设置这种“比较高的要求”是否合理呢?而就“还需要时间孕育”来说,就更显荒唐了。T 0自从1995年1月1日取消以来,市场上对T 0的呼声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如今25年都过去了,却还需要时间来孕育,是什么事情孕育了25年还不能见光呢?想想A股的注册制,那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没见这么长时间孕育的,说推出不也推出了吗,而且舆论方面不也是都表示“条件成熟”么?推出一个T 0就真的比A股注册制还难么?
至于券商“首席”的观点,可以说是“绝对真理”。 从促进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中长期资金不断入市、强化分类监管创新三方面出发提升市场活跃度,这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强化分类监管创新,显然不是一挥而就的事情,都是中长期的努力目标与工作,这与金融委第二十五次会议提出的“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的要求似乎不太相符。而且这三方面的内容都不是可以“放松和取消的”。很显然,券商“首席”的观点并不完全符合金融委会议的精神。
其实,不论是“接近监管人士”的说法,还是券商“首席”的观点,归根到底一点,就是目前还不能推出T 0,还不能“放松和取消”对T 0的管制。25年过去了,中国股市仍然走不出对T 0的管制,这显然是中国股市的一大奇葩了。
应该说,T 0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一方面是活跃市场,这一点与金融委会议提出的“提升市场活跃度”是不谋而合的。另一方面是T 0具有纠错功能。投资者的交易难免会有出现失误的时候,当投资者发现买入的股票出现操作失误或判断失误的时候,投资者通过T 0可以及时纠正错误。相反,T 1只能让投资者目睹自己因为投资失误而招致投资损失的发生,在这方面,2013年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就是最好的教训。
既然T 0交易制度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为什么T 0的推出却又困难重重,受到百般的阻拦呢?究其原因在于市场方面乃至管理层存在两方面的担忧。一方面是担心T 0加剧市场的投机炒作,为操纵股价行为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担心投资者频繁交易会加剧投资亏损,让投资者亏损得更惨。这两方面的担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这种担心又是多余。毕竟在大数据面前,操纵股价的行为是会原形毕露的,只要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操纵股价的行为还是可以得到抑制的。
至于投资者因为T 0而频繁交易,这是投资者走向成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T 0就是一个工具而已,如何运用这个工具那就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了。因为T 0交易本身并没有强制性,T 0并没有强制投资者进行频繁交易。这就像一把菜刀,有人用菜刀来切菜做饭,但也有人用菜刀来犯罪,我们能说菜刀本身有错吗?
因此,在T 0推出难的背后,更多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父爱主义”。但对于投资者以及A股市场走向成熟来说,这种“父爱主义”显然是有害的,是一种“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根据金融委会议精神,是有必要予以“放松和取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