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再好的公司,在它漫长的生涯里也会遇到不好的时候。或者是由于行业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或者是公司管理者的不当言行成了丑闻,或者是公司愚意的决策导致赢利暂时下滑....这些坏消息导致的股价大跌,往往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我们不妨回顾下巴菲特投资美国运通的经典案例。
美国运通是巴非特很喜欢的公司,它占据了美国信用卡市场很大的份额,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时尚生活潮流。但在1963年,运通公司遭遇了“色拉油丑闻”,它位于新泽西巴约纳的一个经营仓储业务的子公司给它带来了一场灾难。这家仓储子公司给它的老客户联合原油精炼公司开具了-张仓储单。联合原油精炼公司的老板是人称“色拉油大王”的安东尼,德.安杰利斯。这个人是个缺德之人,为了骗出更多的贷款,他在色拉油里灌入了大量海水,然后拉进运通的仓库,以仓单作为贷款的抵押。不知道是被收买了还是疏忽大意,美国运通的仓库检查人员在出具仓单时竟然没有检查出来。
当丑闻爆出后,一大批持有安杰利斯“仓单”的債权人发现自己拿到的竟然是几万吨的海水,于是便向美国运通迫索1.5亿美元以上的高额赔偿。恰好当时又碰上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纽约证交所爆发股灾。美国运通的股价暴跌,从之前的每股65美元暴挫到每股35美元,几乎腰斩。市场甚至传言运通公司将要破产。
但巴菲特却非常理性,他持续关注美国运通已有相当-段时间了,对它的财务情况和业务情况一清二楚。他知道运通公司有足够资金应付这次偿付,破产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它是否会影响运通的核心业务,影响願客对运通的信任?巴菲特需要实地调研来找到准确答案。
巴菲特专门到奧马哈罗斯的牛排屋作了-次现场调查。他坐在收款机后面,一边和店主闲聊,一边观察着。巴菲特注意到这样的事实:无论传言的可信度有多高,哈罗斯店的顾客们还是继续使用运通卡来付餐费。紧接着,他又到奥马哈的银行和旅行社去做实地调研,发现人们一如既往地用运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来结账。有了这些观察,他心中有数了。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又派出调查人员去作更深入的调查。调查人员布兰特与旅行支票使用人,银行职员和主管、餐厅、旅馆、信用卡持有人进行了广泛交谈,并收集数据评估美国运通和竞争对手的差距,美国运通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率是否下降。最后整理成3.48米高的调查报告。看过报告后,巴菲特得出两个结论:顾客依然喜欢使用美国运通的产品,美国运通的主营业务丝毫没有受到丑闻的影响,美国运通商标是世界上畅行标志之一。
巴菲特确信这事件并不影响公司长远的核心竞争力,于是他在市场最为恐慌的时刻,以最快的速度大举买入美国运通股票,在不抬高股价的情况下买进所有能买到的股票。到了半年多后的1964年6月底时,他已买入了3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他合伙事业中最大的- .笔投资。到了1966年,他已在该股持续投入了1300万美元,单只股票已经占到他合伙事业40%的比重,占美国运通公司5%的股份。到今天,不必考虑分红再投资的情况,这笔投资就已经赚了200多倍。
A股的伊利股份也是典型的例子。2008年奥运会结東后的9月,中国乳业陷人了一场空前的危机,为了提高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以三鹿为首的国内很多乳制品制造商添加了过量的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大量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事件曝光后,行业大受打击,产量突降,同比增长率由8月份的53.86%急剧下降到9月份的-19.08%,10月份又跌至26.21%。 更糟糕的是,伊利几个批次的液体奶也查出三聚氰胺超标,消息传来,伊利股份股价暴跌,9. 10 月这两个月内跌掉了50%。毫无疑问,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安全的担忧,这种负面影响可能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时至今8,中国不少家庭主妇仍然不信任国产奶粉,而转向购买国外品牌的奶粉,有的还专程去中国香港购买奶粉。但尽管有这些负面影响,我们还是认为投资者反应过度了。
理由是:
(1)伊利的液态奶被检查出来有问题的批次不是很多,三聚氮胺的含量也不是很高。
(2)公司及时作了澄请一三聚氰胺不是 公司有意添加的,而是被奶农添加到原奶中,这部分原奶并不是来自公司控制的奶源基地,数量很少。
(3)公司还积极作了应对。承诺加大对奶源基地的控制,同时增加三聚氰胺专项检测设备,24个小时不间断地对原料和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品质。
由于公司较好的行业地位、庞大的销售渠道和及时的促销策略,同时也由于液态奶市场近乎寡头垄断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并不多。1月份起公司的销量开始逐步恢复,到了2009年,公司的销售收入比2008年增长了12.6%。股价更出现了大幅攀升。
当然,我并不是说公司遭遇了坏消息都可以购买。有的坏消息可能会令公司一既不振甚至破产清算,例如安然做假账的坏消息,雷曼兄弟持有大量有毒信用违约掉期的坏消息。
通常,我们应该规避以下两类坏消息:
(1)直接动摇公司信用根基的坏消息。例如公司负债过高,资金链即将断裂,或者做假账,有很大的窟窿等。
(2)严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坏消息。例如核心技术团队流失,技术路线选择错误等。
总之,坏消息出来后能否购买,归根结底要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否受到了实质性损伤。如果是,那么跌得再便宜也不能购买。如果不是,那么可以考虑越跌越买。
在安然、雷曼兄弟这两个例子中,我们看到,坏消息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它们从根本上动摇了公司的根基一信用,债权人纷纷上门讨债,公司再也借不到一分钱,流动性被迅速消耗殆尽,这样就无药可救了。但在上述两个例子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危险,于是,我们就可以把它当成一次良好的买入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