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费了半天劲来预判政策,解读政策,最终还是要落到股市的操作上。多数政策对大市的影响是比较直接、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如“保增长”的刺激经济政策、印花税的调整政策,投资者很容易作出正确的反应。但有一个问题可能不少人会有疑惑:在政策进入“抗通胀”周期时,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要估空股票?这似乎跟多数人的理解相悖,多数人的理解是:在通胀周期中,商品价格会随之上涨,股票作为公司净资产的对应凭证,其真实的价值也应该随着通胀而水涨船高,至少应该跑赢CPI,难不成该买股票来抗通胀?
但事实上,在通胀周期中,般票不仅没有跑赢CPI,反而常常会出现深幅的下跌。
1968~1982年,美国股市经历了一个长达15年的大熊市,元凶就是通胀。1968年,美国的CPI超越了4%的警戒线,其后15年中多数年份的CPI在5%以上,其中有4个年份的CPI超过10%,是典型的通胀周期。在15年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名义上跌了1/2,但是考虑到通胀因素,股民的损失高达80%以上。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通胀压力下,猪肉和白菜的价格都在涨,而股票的价格却在跌?为什么钢材价格-路上涨,而钢铁公司的股价却跌个不停?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看通胀是如何打击股市的。
通胀对股市至少有以下三重打击:
第一重打击是打击业绩。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不得不苦苦挣扎,一边应付原材料涨价,一边应付同业竞争者,企业的成本很难全部转嫁出去。加上中国企业大多数是高负债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在50%以上),利息费用的增加会蚕食利润的很大一块。所以,在通胀周期中,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真实贏利水平是下降的。例如,最近四五年CPI累计涨了不少,但宝钢、武钢等钢铁股的利润却还不如2006年。
第二重打击是打击估值。这个打击比较隐蔽,但却是对股价的最大打击。通胀打击债市,大家似乎都明白:债券每年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是利息收入却因为通胀而贬值。所以通胀一来,债券价格就会下跌。股票其实也是债券,只不过它的期限比较长(公司的存续期内),它的“票息”为市盈率的倒数。理性的投资者会要求债券的。票息” 高于通货膨胀率,所以,当通货膨胀率提高,市盈率的倒数也应该提高才行,即股票的市盈率应大幅下降才行。这个浅显的分析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股市的估值中枢是由通货膨胀率的倒数决定的。如果通货膨胀率从5%上升到8.7%,那么,估值中枢就应该相应地从20倍市盈率下调到11.5倍市盈率。这正是我们在2008年6月份所看到的,当时公布的CPI约为8%,而沪深300指数的动态市盈率水平约为12倍。如果估值中枢跌去了一半,哪怕整体业绩如期增长20%,也变得杯水车薪,何况通胀下业绩预测还会有很大的下调
第三重打击是抗通胀的政策会附带打击资金面和市场信心。从2007年6月到2008年6月,央行几乎每个月都会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有几个月还同时加息。这种抗通胀的“重典”在遏制住通胀飙升的同时,也会有不少“副作用”。在收紧银根的上市公司会加快套现,由此造成股市资金面的吃紧。信心的打击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经济前景一片黯淡,物价却高企,股票又亏损累累,消费者还有信心增加消费?企业在销售乏力的情况下又怎么敢加大投资力度?这反过来又会增加经济的下行压力,导致企业业绩下滑更加明显。
总之,通胀对股市的打击是多重的,通胀中不可能会有牛市。
肯定有读者会问:通胀能提升资源类公司的业绩,买资原股可以吗?
我认为买资源股同样是糟糕的策略。通货膨胀对股市的杀伤是普遍的,我们很难找到安全的品种。“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如果大盘的估值中枢跌去一半,煤炭股业绩增长20%,又算得了什么?跟别的股票比起来,还是贵。正确的策略是:在通货膨胀阶段,如果你认为煤炭、石油、金属等大宗商品仍有上涨空间,你应该去期货公司开户直接做多这些品种,而不是买人资源股。那些在2007年下半年买入中国神华、中国石油和中国铝业来“抗通胀”的投资者遭受了重创,如果再来一次选择,他们打死都不会再做这种蠢事。
“买股票来抗通胀!”我们经常听到股评家鼓吹这个理论。千万别这样做,通胀差不多结束时才是买股票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