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运动规律
前面通过对股票市场状态的简单讨论,使我们对上升趋势、下降趋势等状态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情况下,股价处于上升趋势之中时,赚钱效应比较强;股价处于下降趋势之中时,输钱效应比较强。股票市场状态,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无非就是上升,下跌。 而上升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上升的长期趋势,我们称其为牛市;下跌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下降的长期趋势,我们称其为熊市。这一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就如同白天与夜晚一样,不断循环,周而复始。久而久之,人们就发现这种现象是一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运动规律。从此,人们就把白天与夜晚联系起来,把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联系起来。有白天就有夜晚,有上升就有下降。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
股价的运动趋势必然是由一个个微小的波动组成的。那么,趋势与波动又有什么关系呢?简单地说,波动是趋势的基础,而趋势则是波动的延续。生命最基本的单元是细胞,股价最基本的单元就是波动。股价波动是股价运行的最基本(简单)形式。我们认为,在股价上升(或水平)行情中,股价的波动应该是指一次低点到下一次低点之间的过程,即一次波动由两个低点与中间的一个高点组成(也就是一个波峰);在股价下降行情中,股价的波动指的是一次高点到下一次高点之间的过程,即一次波动由两个高点与中间的一个低点组成(也就是一个波谷)。趋势的发生(或产生)就是波动延续的过程。波动是股价运行的细胞结构。无论股价处于何种阶段,是上升、下降还是无序震荡盘整,最终,股价运行路线都必然是由一个个微小的波动组成的。
以平安银行(000001)、 南宁糖业(000911) 为例,我们来看看下列各种股价的波动现象。
上面2张图,分别列示了平安银行、南宁糖业在短期、中期、长期方面的波动状况。无论在何种周期,我们发现,股价都呈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若我们把股价高低因素去除,只按时间进行排序,那么,这些图形,与人类的心电图很相似,与脉冲波、锯齿波、交流电波都很相似。这些具有上下规律性的运动,我们就称之为股价的规律性波动。即一升一跌,升升跌跌,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由正半波到负半波或由负半波到正半波,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平安银行的波动图。放远(缩小)来看,就好像在卫星上看地球、在高山上看平原、在高楼上看城市一样,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是一个战略家或将军所具备的眼光,要看得远、看得大(这是做长线的眼光。当然,若把月K线、季K线、年K线走势放远缩小来看,那更具战略家眼光)。而把60分钟、30分钟、5分钟K线走势走近(放大)来看,就好像是走在胡同或小巷里看大街,总以为自己看到的很大,好像胡同里就是一个大世界( 这是做短线的短浅眼光,是兵卒的眼光)。尽管将军眼光与兵卒眼光有所区别,但都是军人;尽管放远(缩小)看与走近(放大)看在时间周期上有所区别,但看到的都是一个山峰个山峰(波峰)的波动。从波动规律的角度来讲并没有什么区别,股价波动的规律性是非常一致的。
我们把平安银行和中集集团日K线走势用时间周期来分析,就会发现从山底上升到山峰是轮牛市 (上升的长期趋势);从山峰下降到山底是一轮熊市(下降的长期趋势)。例如,平安银行000001),从1996年1月23日的收盘价5.91元,上升到1997年5月7日的收盘价48.90元(牛市);再从1997年5月7日的收盘价48.90元,下降到1999年5月17日的收盘价12.28元(熊市),形成了一个山峰(完成一次波动)。
再看中集集团000039) 也样,从2005年11月16日的收盘价7. 35元,上升到2007年5月31日的收盘价36.18元(牛市),再从2007年5月31日的收盘价36. 18元,下降到2008年10月28日的收盘价6.25元(熊市),形成了一个山峰(完成一次波动);又从2008年10月28日的收盘价6.25元,上升到2011 年2月18日的收盘价28.55元(牛市),再从2011年2月28日的收盘价28.55元,下降到2012年12月4日的收盘价9.20元(熊市),又形成了一个山峰(又完成一次波动)。
上升、下跌,再上升、下跌,升升跌跌,一个波峰, 一个波峰的波动(或一个波谷,一个波谷的波动),就是股市的运动规律。这.上升趋势与下降趋势,就如同白日与黑夜样,不断循环,周而复始。
任何事物运动都是有时间周期的。白日与黑夜的日运动周期是24小时,一般情况下白日是12小时,黑夜是12小时。同样,股市运动周期就是牛市与熊市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
股市运动周期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通俗地说,就是股票价格上涨与下跌的一个循环,即熊市与牛市不断更替的现象。
一个股市的运动周期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牛市阶段(上升)一高位盘整市阶段(山峰)一熊市阶段(下降)一低位牛皮市阶段(山底)。
股市周期性运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1)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股市长期基本大势的趋势更替,不是指短期内股价指数的涨跌变化。股市每日有涨有跌,构成了股市周期性运动的基础,但不能代表股市周期。
(2)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股市整体趋于一致的运动,而不是指个别股票、个别板块的逆势运动。
(3)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基本大势的反转或逆转,而不是指股价指数短期的或局部的反弹或回调。
(4)股市周期性运动是指股市在运动中性质的变化,即由牛市转为熊市或由熊市转为牛市,而不是指股价指数单纯的数量变化。牛市和熊市的性质是不同的,但牛市中也可能出现股价指数下跌的现象,而熊市中也可能存在股价指数上涨的局面,关键要看这种数量的变化能否积累到使基本大势发生质的转变。
股市周期性运动的特征就是股市运动规律,也就是说,股票价格上涨与下跌的一个循环,即熊市与牛市不断更替的现象。
我们再来重复看看这样的现象,例如南宁糖业(000911), 从2009年1月5日当日收盘价7.64元一路上升至2009年9月4日当日收盘价19.99;元,行情还在继续上升,虽然在上升的行情中也出现了几次短暂的下降行情,但并不影响股价继续上升的大方向;从2010年11月5日当日收盘价27.53元一 路下降至2012年4月25日当日收盘价11. 88元,行情还在继续下降,虽然在下降的行情中也出现了几次短暂的反弹行情,但并不会改变股价最终的下降趋势。。股票价格上涨与下跌的一个循环,即熊市(下降的长期趋势)与牛市(上升的长期趋势)不断更替的现象,就是股市的运动规律。
一个能长期赢大钱的股民,必定知晓股市运动规律,必定是一个有正确战略战术方法的将军。相反,一个长期输钱的股民,必定不知晓股市运动规律,必定是一个无正确战略战术方法的兵卒。因此,想在股市里长赢钱,你必须要看懂股市运动规律,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方法。总之,看得懂股市运动规律的人,买股票的时候,总是在山底区域开始分批买人,卖股票的时候,总是在山峰区域开始分批卖出。
话又讲回来,股价为什么会波动呢?我们讲了,公司股票价格会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断波动。但我们认为,最容易使中国股市产生波动拐点(反转)的因素就是政府运用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制定出的政策来调控股市,而主力机构又根据政策的精神(方向)去操控个股(包括行业板块),因而市场行情产生反转的趋势。中国股票市场是个“政策市”,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股市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解决,政府就会经常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调控股市的波动。但是,由于股市政策内生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运用股市政策不但不能稳定股市,反而会造成和加剧股市的波动。而市场的经验实证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股市从开市以来就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股市波动剧烈,短短20来年已经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二是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股市政策(这里所说的政府是广义的,包括证券委、证监委、中央银行、证券交易所等各种有权对证券发行和交易进行管理的政府权力部门。政策也是广义上的,是指由政府制定的各种影响股票市场的措施),如股票发行和上市速度、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甚至《人民日报》社论等来调控股市运行,使股市表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这些政策的目的是试图根据股市波动情况来调控股市,使其在政府的理想范围内运行。
政府运用政策调控股市波动,具有以下特征:①政府政策不连贯、前后不一致。如1997年证券委、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规定银行、保险公司、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不能入市炒股,1999年7 月1日施行的《证券法》也做了类似规定。但随后为了刺激股市,于1999年9月、10月又批准三类公司和保险公司人市。②政府政策的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公众的预期,公众未预想到的政策往往会造成股市剧烈波动,典型的例子如1999年12月15日的《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引起几乎所有股票都以跌停收盘,其原因就有政策出台突然、力度超出公众预期的因素,相反,公众预想到的政策效果就比较温和。③政策效果还取决于政府和公众的博弈。在一项政策出台后,公众的预期和行为就会相应发生改变,从而使政策执行效果也发生改变。典型案例就是国有股减持,在出台的时候是有利于股票市场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但是由于公众预想股市将受到影响,从而造成股市低迷,这时继续减持国有股就不利了,因而后来政府决定国有股减持暂缓执行。
由于具有这些特征,股市政策往往会造成股市过度波动。即使政府出台的是一项稳定股市的政策,并事先承诺使股价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内。然而一旦股民相信了这个承诺并据此形成了股价稳定预期,政府就可以使股市加快发展以实现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融资的目标。这是因为,也许在政策制定阶段政府的最佳选择是稳定股市,但在执行阶段由于公众预期的改变,政府的最佳选择就变成促进股市上涨。这样政府就没有积极性去真正实行这项稳定政策。这就是所谓的股市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而这种具有动态不一致性的股市政策执行的结果只能是股市剧烈波动。
我们认为,股市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是造成和加剧股市波动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政策动态不致性源于股民和政府之间的博弃行为。
股市政策的二重目标:稳定和发展。
从历史事实来看,股票市场的功能主要是为国有企业融资。我国股票市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好与1984年、1985 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吻合。当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实行经营责任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有企业开始自筹资金,第一批股票就这样因 为其筹集资金的功能应运而生了。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股份制和股票市场得到了官方正式承认,政府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规范和改造,有意识地组织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服务,并逐步明确为国有企业解困服务的目标。所以,中国股票市场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应归功于其简单而实用的筹资功能,特别是为国有企业筹资的功能。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目标主要是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而长期以来中国股市都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融资需要,但随着银行对国有企业资金支持的减少,国有企业对股市融资的依赖却越来越大。因此,股市政策的制定者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如何发展股市,提高股市为国有企业融资的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股市扩容。
股市政策的另一重目标是保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即避免股市的大起大落。这在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中都有表示,典型的如1998年4月证监会表示,证券市场要着重抓两件事,一是发挥证券市场功能,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服务,二是通过改革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而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就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所以股市政策的目标可归纳为二重目标:稳定和发展。
这二重目标虽然长期来看是一致的,但是在短期内也存在冲突。股市要提高为国有企业融资的能力,必须扩容。而扩容就要求股价不能持续下跌,显然,股市的持续低迷是难以吸引到投资者的。为了弥补股市融资量与国有企业资金需求之间的巨大差异,股市超常规发展被认为是必须的。我们认为提出中国股市超常规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它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直存在的急于求成思想在证券市场发展中的表现;其次它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国有企业对股市依赖性的逐步增强要求股市超常规发展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大的融资量。然而一味地追求超常规发展,却有可能造成股市的大起大落。实际上这种追求超常规发展而造成大起大落的现象在股市短短20来年的发展历程中已多次出现,严重损害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股市的发展是有其客观性的,即股市的发展速度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股市为经济发展筹集更多资金;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为股市发展提供了基础。当经济发展了,人们收人增加了,股市资金的来源也就增加了,从而才能支撑起股市的扩容。也就是说,股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要与国民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所谓的超常规发展,如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造成股市的大起大落,虽然股市大涨在短期内会带来交易量的扩大,但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却不是这样。因为任何大涨都会带来泡沫,之后都必然有大落,而这种大起涨和大落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样,对政府而言,股价指数有一个理想的波动区域,股价指数在这个区域内波动,股市就能正常运行,而超过这个区域,政府就要运用各种政策调控股市波动。
政府为规范、维护股市的建康稳定发展所出台的政策措施,往往加大了股市的波动幅度,甚至造成股价的异常波动。这种股市价格受政府干预政策过度影响的特征被形象地称为“政策市”。
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它的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广大股民的投资收益,还关系到上市公司的筹资经营及未来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因此,我国股市的发展状况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当股市行情看好,股价涨幅较大,股市发展过热时,政府就会采取相应政策,为股市降温;而当股市发展受挫,股价走势下滑,股市持续低迷时,政府又会采取-些措施来救市;结果造成股市价格更加激烈地上下振荡。
在我国,政府在监管股市的过程中对股市价格波动进行干预,股价波动的情况因此而发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特征。从我国股市的发展历程看,大概有以下几个重要事件:
第一,1994年8月的三大救市政策使股市行情发生巨大反转。从1993年2月到1994年7月沪市股指持续下降,从1558点下降至325点,跌幅达到79.14%。1994 年7月30日,各大媒体纷纷转发新华社通稿《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就稳定和发展股市作出决策》。其内容主要包括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人市资金范围这三方面。在这三大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沪市股指于8月1日上涨了111.72点,涨幅达33.46%,创下1992年放开股价以来的日升幅之最。
第二,1996年12月的评论员文章导致了股市的全面下跌。1996 年4月1日国务院批示股市要“稳步发展,适当加快”后,我国股市结束了3年的熊市,股市行情开始全面上涨,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涨幅达124%,深证成指涨幅达343%。从10月开始,有关管理层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对股市进行规范; 12 月16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文章中也对此进行相关评论,这导致了沪深股市的全盘大跌。直至1997年3月12日,沪深股市才又逐步回升到下跌前的水平。
第三,1997年国家的股市政策调控抑制了股市的上冲势头。受香港回归等利好因素的影响,1997年5月12日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分别上涨到1510.17点和6103.62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和296%。为防止股市过热,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开展证券期货市场防范风险年活动,提高股票交易的印花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股等政策措施,抑制了股市价格的上冲势头,股市指数开始回落。
第四,1999年政府制造的社会與论加强了股市的上冲势头。1999年5月19日沪深股市突破下跌态势,分别上涨了49.21点和126.60点,涨幅达4.64%和4.99%。6月14日,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坚定信心,发展股市。有利于股市发展的社会舆论使得股市行情路看涨, 6月25日两市成交额竟高达833. 5亿元,创历史新记录。
第五,2001年10月的暂停国有股减持政策使得股市行情又恢复上涨。白从2001年6月沪市大盘开始走低以来,上证综指从2245. 43点下跌到10月22日的1514.86点,跌幅达到32. 53%。10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了停止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出售国有股的消息,此后沪深两市大盘出现飙升行情,当日涨幅分别达到9.86%和10% ,成交量也明显增大。
第六,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停止国有股减持的政策推动股市小幅上涨。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除海外发行上市公司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这使得沪市第二天出现小规模的上涨,涨幅达到9.25%,并有所持续。
第七,2007年牛市,在持续的相对宽松货币政策下,经济出现了持续上升,股市也意外地上升。最终,在经济过热与股市过热双重压力下,政府不得不启动紧缩币政策,导致股市重挫,经济下滑。
综上所述,我国政府对股市价格采取的政策措施本意是减缓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引导股市的健康稳定发展。然而在我国股市发展初期,市场行为尚不规范,法律法规也有待健全,政府的这种调控股价波动的政策措施往往达不到预先的设想。股市价格面对股市调控政策常常出现过激或夸大的反应,造成我国股市价格波动的幅度加大。
以上种种表明,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政府可根据其意志(根据政治经济形势需要)调控市场。因此,政府的“动作”就是股市拐点出现的征兆。
中国股市的运行规律就像交流电、锯齿波、脉冲波一样,升升跌跌,周而复始。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都没有只跌不涨的,也没有只涨不跌的。中国股市的特点是:“政策市,暴涨暴跌市,心态人气市”(一涨大家追,蜂拥进场,起到助涨的作用;一跌大家跑,-窝蜂跟着蹿,割肉助跌。涨得快,跌得也快)。掌握了这些股市的规律和特点,就能百战百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