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字塔买入法之一:塔尖式买入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从少到多的买入方法, 相当于从“金字塔”的塔尖开始买入,它适合于目标股在下跌调整期间买入。在股价下跌时,投资者首批买进股票后,如果价格继续下跌,第二次加倍购入,并在以后的下跌过程中每买一次都增加一定数量,以加大低价位购进股票占全部股票的比重,降低平均成本。这种买入方法呈金字塔形,故称为金字塔式操作法。运用金字塔式操作法买入股票,先要对资金作好安排,以免最初投入资金过多,当股价下跌时却无足够的后续资金加倍摊平。
金字塔分仓买入法,让你永远都不会被套。很多高手都有这个感觉,经过分析要买入一只看好的股票,下单时却不敢下手,为什么?担心买到的不是低点,担心低点之后还有低点。
怎么办?这就要用到金字塔分仓买入法了。但仓位怎么分合理呢?分成3等份还是4等份?
笔者的方法是:当一只股票经过调整后,你判断现在是买入点了,就试探买入仓位的20%,如果继续下跌,再买入30%,再下跌时就再买入你剩下的50%的仓位。加起来就是20% +30% +50%= 100%,这样股票的成本是越买越低,只要目标股稍稍一涨,你就开始赚钱了。为了更直观地表达,让我们来看一下示意图,见图
2.金字塔买入法之二:塔底式买入法
塔底式买入法与塔尖式买入法正好相反,相当于从“金字塔”的塔底开始向塔尖方向买入,是一种从多到少的买入法,它适合于在月标股上升途中买入。它的买入次序是:第一次买入时的仓位是50%,随着股价的上涨,再次买入30%,如果股价继续向上,就把剩下的20%也买进去。这样看起来你的成本越买越高,但平均起来仍然不算高,因为最低的那次买入(第一次)就占了半壁江山,而最高的那次买入(第三次)只占20%。请看图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呢?主要是考虑到目标股在上升过程中是一个从慢到快的过程,股价越涨越高,而越高就要越相对少买,这样既能不踏空目标股,又能获得相对低的成本,是一种一举两得的好方法。见图
在图中,假设甲股民用塔尖式买入法买进中信证券,那么他在66元处买进20%,当股票下跌到60元时又买进30%,当股票再下跌到53元时,便用剩下的50%的资金全部买进,这样他便完成了金字塔买入法之一的全过程, 平均持仓成本为:66X 20% +6030%+53X50%=57.7 (元)
乙股民用塔底式买入法操作该股,首先在股价止跌回升时开始买入,第一次在54元处用50%的资金买入,随着股价的上涨,第二次又在74元处用30%的资金买入,这时股价继续上涨,他又在81元处把剩下的20%的资金也买了进去,结果他的平均持仓成本为:54X50%+74>30%+81X20%=65.4 (元)
好,现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投入法的优点与缺点
从持仓成本上看,甲股民是57.7元,乙股民是65.4元,甲股民比乙股民的成本低18. 5%;假如两位股民都在后来的110元卖出,那么甲股民的获利率是91. 6%,乙股民的获利率是68. 2%,甲股民比乙股民高出23个百分点。
再从持股时间上看:甲股民从2007年5月28日开始买入持仓,到10月15日卖出,一共用了90个交易日;乙股民从7月20开始买入持仓,到10月15日卖出,共用了62个交易日,乙股民比甲股民少用了28个交易日。
由此看来,甲股民在获利空间上胜于乙股民,乙股民在时间成本上胜于甲股民,两种买人法各有千秋。
一问题是, 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方法倒过来使用,即在下跌中用塔底式买入法操作,在上升中用塔尖式买入法,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我们仍然用中信证券作例子,请看图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下跌途中用“塔底式买入法”和在上升途中用“塔尖式买入法”所操作的结果与前面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持仓时间与前面的操作一模一样, 差别在于持仓成本和获利率。
先看甲股民的持仓平均成本: 66X50% + 60X30% + 53X 20%=61.6 (元)
再看乙股民的持仓平均成本: 54X 20%+74X 30% +81 X 50%=73.5 (元)
最后看一看他们各自的获利率:甲股民为78.6%.乙股民为45. 7%。
很明显,从成本比较看,甲、乙两位股民分别比以前高了3. 9元和8.1元;从获利率比较:甲、乙两位股民也分别少赚了13 个百分点和0.23个百分点一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特别提醒】
塔尖式买入法和塔底式买入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目标股处在下跌状态中,后者则是目标股已经开始上升一一在下跌中运用塔尖式买入法,在上升中运用塔底式买入法。投资者在具体运用中一定要记住它们的前提和顺序,千万不要南辕北辙、张冠李戴。
这两种买入法的本质是延迟买入、分批买入,这不仅体现出一种买入技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对买股票的慎重态度!习惯于三分钟决定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想要改掉这种陋习,必须学会以上两种买入法,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慎重选股和分批买入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你就上了一个台阶,离成功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