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源于日本,是日本大米交易商发明的一种价格跟踪手段,由于日本受到中国阴阳道家哲学的深刻影响,所以日本的K线自然也就以这种哲学作为基础和主宰。K线的本来名称是蜡烛线,因为形状似蜡烛而得名;之所以又被称为K线,主要是因为蜡烛的英文名称candle的开头发K音,所以被简称为K线。在20世纪下半叶,日本的K线技术被引入西方,斯蒂芬·尼森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贡献者,他因此也被称为“西方蜡烛图之父”。在西方交易界,不用蜡烛线的人与采用蜡烛线的人一样多,像混沌大师比尔.威廉姆就不采用蜡烛图。这些人之所以不采用蜡烛线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蜡烛线比竹节线占用过多的屏幕面积;第二,他们不了解蜡烛线的功用和背后的哲学基础。
错误地使用K线技术导致的不良后果,使得不少交易者对于K线不抱太多的奢望。其实,K线的最大作用在于确认市场运动在某一点遭遇的作用力有多大,具体而言就是确认特定位置,上的支撑和阻力强度。在西方技术分析界里,要确认某一点支撑和阻力的有效程度主要是根据成交量和突破程度。由于黄金现货等市场的成交量并不可靠,所以只有特定市场才能采用成交量来确认支撑和阻力的有效性。而突破程度往往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比如多头陷阱和空头陷阱就是利用假突破的典型形态。
但是,K线本身并不能表明市场的趋势和位置,表明市场趋势的是价格的整体运动,而表明关键水准的往往是价格的高点低点和成交密集区。这是K线的局限所在。K线反映的是局部信息,是一个确认局部状况的良好工具。只有明白了K线的“能力范围”才能恰当地使用它。
从市场的整体运行而言,多空是根本性的二元力量;就市场的局部运动而言,多空也是最基本的二元力量。所以K线的形态和用法应该贯穿这种二分法,贯穿这种哲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市场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