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样的力度才属于“不急转弯”?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一季度的例会中为什么删除了“不急转弯”的表述?迄今为止,中国央行始终没能给出任何解释。但需要重视的一个标准是:货币政策“转弯”的过程,绝不能以股票市场预期恶化作为代价。但现在看,刚刚公布一季度货币数据确实对A股市场预期产生了影响。
从多年的实践观察,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时会出现一些偏差:第一,来得快、跑得更快;第二,用货币政策——内需政策去解决外部供给问题,仅仅关注CPI而不看核心CPI,或用货币政策去抑制食品价格上涨,用货币政策抑制房价上涨,以致经济各个方面都被房价绑架;第三,只关注银行系统货币流动性是否充足,而对资本市场流动性是否充足重视不够。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偏差?为什么中国金融调节不得不转向“结构调节”(比如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扶持政策)?为什么央行需要经常采用“窗口指导”的方式——实际是行政性手段作为货币政策的补充?其实,这不只是货币政策失灵的重要表现,更是中国央行认知受到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影响的结果。
原本应当通过改革,建立中国特色货币政策方式,但因为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的影响,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政性手段,修正货币政策。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至少,鉴于中国以实体经济、制造业——创造财富为本的市场经济特征,就要有“以资本金融为主导”的货币政策方式。
所以必须大声疾呼:中国货币政策必须尽快摆脱“货币金融主导”,而修正到“资本金融主导”方向,大力发展长期金融、股权金融。
这当然关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没什么不好意思说,而必须大张旗鼓地说,理直气壮地说,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创新,创新必须依托科技,科技发展必须依托充足的科技资本支撑,科技资本必须依托发达的股权资本市场,这是人类科技进步、经济跃升的基本逻辑。
现在任何不顾及股票市场健康的政策都是错误的,这不仅关乎中国是否有能力打赢“资本战”“科技战”,更关乎中国是否有能力通过充分的股权资本去平衡债务杠杆,在不压制经济健康的前提下,解决债务风险。货币工具必须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生成更多长期资本,去满足中国制造长青、科技追赶的迫切需求。
不怕股市泡沫吗?当然怕。但必须明确,应当怕的是“欺诈性股市泡沫”,诸如历史上的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因为这些事件严重摧残投资者信心,伤害国家经济;也要怕“经济空心化之下的股市泡沫”,比如日本当年的股市泡沫,那是日本经济效仿美国经济模式的产物;但是,坚决不怕、也不该怕、不能怕“科技性股市泡沫”,比如历史上的铁路股泡沫、互联网泡沫,因为这是推动人类经济跃上新台阶的关键动力。
尤其在科技进步所需资本规模已远非历史可比的今天,科技股市值是否存在泡沫,要依据科技资本需要规模而定。科技公司没有巨额市值,就没有足够的科技资本;没有足够的科技资本支撑,以科技为先导的新经济就很难成功,并使过去小打小闹的科技投资全部付诸东流。科技股市值巨大是当下和未来科技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不能简单称之为泡沫。
请所有政府部门真切认识股票市场、股权资本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