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证券圈里的专家普遍呼吁:货币政策要“让子弹飞一会儿”。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希望货币政策不要立即转向——从宽松转向紧缩,但还要维系宽松吗?恐怕也不是,而最大的诉求,无非是希望央行既不要油门、也不要踩刹车,让政策依惯性自我滑行一段。
中国有句俗话叫:扶上马、送一程。实际上,货币政策对于经济运行而言,其实也应当是“扶上马、送一程”的过程。所谓“扶上马”就是:把经济形势下滑姿态调整过来,转到良性增长的循环轨道;所谓“送一程”则是指:政策需要维系一段时间,等待公众的经济预期彻底转向积极,而不是见好就收,刚刚到达一定高度马上就撤梯子,这实际也是货币政策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的道理,同时也是 “不踩油门、不踩刹车”——所谓货币政策对于“0”的运用。
当年教书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将整数集合分为正整数集合和负整数集合,而往往会忘记“0”这个单一元素构成的集合。“0”是整数,但非奇非偶、非正非负,介于有为和无为之间,地位特殊,内涵丰富,承载着强大的哲学思想。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对“0”的运用。
其实,货币政策取向中的“稳健”二字极具“0”的哲学内涵,遗憾的是:我们执行过程中更多时候倾向于负值——收紧,当收紧时间过长,经济出现断崖之时,央行又会过力于反向,然后又是见好就收,重拾紧缩。说实话,这样的操作过程恰恰是背离了稳健,背离了“0”的哲学意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或许是我们对“0”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0”理解为回到过去,而不是“不踩油门、不踩刹车”的过程。
典型案例就是“货币政策从宽松状态中退出”。假定将12%的M2增速降至8%,应当怎么办?有人说:加息、提准收回流动性不就行了。当然,但这一过程实际是紧缩的过程,全社会经济预期立即会转向负面,刚刚恢复的经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重陷困境。所以,这样的退出方式是错误的。那正确退出方法是什么?松开油门、不踩刹车——用时间换空间,转年之后,同比、环比数据均会自然回落,即在公众经济预期和经济活力都得到充分维护的前提下,宽松货币政策自然退出。
这就是货币政策哲学和艺术的体现。如果不讲求艺术方法,而是机械教条地、以短期的数据测度为依据去操作货币,那无异于削足适履,主次倒错。实际上,2010年之后我们在这个方面有过深刻教训: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投资无法退出,但货币政策撤退了收紧了,结果重创民营经济,而高利贷形成利润吸引,经济、金融一起“脱实向虚”,国家内生性增长动力不断弱化。现在,正值一个关键的退出时点,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经济从一场史所罕见的衰退中回归正常,犹如汽车上山,需要持续的动力,既非朝夕可及,更要把握火候。如何此时此刻货币政策出现闪失,社会公众积极的经济预期受到破坏,那问题就大了。所以,央行需要注重货币政策对“0”的正确运用,不可以非黑即白地处理和考量政策调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