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研究员 钮文新
7月1日,中国央行决定从即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这样的措施体现了近段时间以来,中国“滴管+直达”的货币政策思路。也就是说,在不搞“大水漫灌”的情况下,央行以直接参与的方式,向需要支持的领域定向注入货币流动性。毫无疑问,这是把货币政策作为总需要控制政策——总量性政策,转变为结构性政策的创举,从而达到支持中小微企业,保住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就业和99%的市场主体,这当然关乎中国经济基本盘。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把钱定向输送给中小微企业,解决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仅仅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绝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单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并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困境。真正推升中小微企业健康程度必须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条件: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
应当说,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融资问题更重要。如果大量中小微企业拥有“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而且在这个环境中“如鱼得水”地购销畅旺,那它所面对的金融环境很难、很贵吗?相反,如果中小微企业所面对的是一个不断下滑的内需环境,前景预期暗淡,那这些中小微企业为什么要增加贷款?仅仅为了活下去?中小微企业活下去了,金融风险又该多大?银行是否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便宜的贷款?
所以,经济问题永远都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永远是一个大环境和小个体的辩证关系问题。
正因如此,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货币政策首先要解决为其创造一个“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的问题,然后才是解决低成本融资问题。两者合一,才能有效构建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正因如此,央行应该考虑:仅有“滴管式”货币政策是否够用?是否能够从根本上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
尤其是当外部经济风险巨大、大量出口商品不得不挤占内需市场的情况下,不能快速有效地构建一个“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那些出现出口商品滞销的中小微企业是否真能活下去?就算白给它贷款,它是否能够长久地活下去、发展下去?
所以我们坦诚地建议:中央银行首先需要确保足够的总量政策力度,完成国家宏观经济赋予货币政策的本来职能,大力推动、塑造一个“兴旺而活跃的内需市场环境”,这是中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然后才是“滴管式”货币政策,在不放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给予中小微企业一些特殊关照。只有“总量+结构”两手用力,经济才有可能恢复强劲的发展动力。